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薛瑞
[导读] 小学是学生理论学习的第一阶段
             
        薛瑞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


        小学是学生理论学习的第一阶段,是为各科目知识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趋于图像化,对于理论知识,特别是数学这一具有逻辑化特点的科目,知识理解消化需要经过教师引导。但教师如果不在引导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化,学生将很难养成思维上的独立性。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利用板书的形式对学生照本宣科,特别是教数学的老师,在大多数人的脑中,数学老师都是古板、严肃,按部就班的教学,有些资历老的教师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没有加以创新,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些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限制了他们思维的正常发散,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相应降低[1]。另外,很多教师采用以“练”为主的联系模式,对于学生不够理解的,就要求死记硬背,形成固化思维模式,导致学生的潜力无法被充分挖掘出来,不利于未来道路上的科学研究。

(二)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思考能力

        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就是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是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所给出的数学题目和答案都是标准化的,包括课下和课外的学习也是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练习和背诵笔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无法自主学习,得不到主动思考的引导,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教师积极转换自身角色

        将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之间的身份进行互换是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了以往的身份,从以往学习的领导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转变了原有的地位之后,增加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当教师在进行简单数学加减法运算的讲解时,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并指引学生去探索加减法的算法,在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也不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路进行计算[2],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建立成熟的数学思维。



(二)采用民主式教学办法

        民主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严重遏制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得课堂的氛围比较严肃,学生也没有发挥的空间。通过实行民主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创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能够显著提高。例如,在进行加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们加入到讨论中,鼓励学生应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教授数字乘法的一课中,可以由教师举例,一头牛有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和一条尾巴,夏天天气炎热,它扑通一声跳下水。紧接着可以让学生们往下说,学生一号可以说:两头牛有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两条尾巴,天气很热,扑通两声跳下水。学生二号可以接三头牛的例子,牛的数量递增,学生进行计算的时候就可能出错,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纠正,进而让学生们寻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可以找学生回答,学生们受到鼓励也会主动举手回答。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采用更加完善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符合教学发展需求,才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如果无法对学生起到思想激发带动的作用,则是徒劳的。教师应当对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全面的设计,才能让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真正投入到度数学知识的思考、分析与探索过程中。例如在讲解到扇形统计图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出能带动学生兴趣的游戏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将圆形分成十份,给学生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去学习比率的分配,教师可以假设大家在进行一个午餐会,用十个教具代替十个蛋糕,分发给几个学生,分配可多可少,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取“蛋糕”的分量进行分析[3],将自己“蛋糕”在图中所占的份额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计算正确的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带动下,学生自然便会展开思考与分析,此外,针对各类题目,教师都应当更多将讨论的自由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进行讨论,在学生表达时不做定论,在学生质疑时教师需要赞扬鼓励,让学生摆脱教师的控制,在讨论分析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发散思维得到激发,自然会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要正确引导

        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意见存在分歧或出现无法解答的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启发。因为在教学中,只有被期待的信息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信息,一定要等到学生有那个愿望,传播起来效果才最佳。在此种情况下学生才具有最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真正地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如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先生所讲的:“老师的作用是点在该点处。”好老师有时候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去完成思考和彻悟的过程。

结语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小学学生的共同努力,多想办法多出主意,为小学学生开辟一个思维翱翔的天地,为小学学生学习好数学打下良好坚实地基础,为培养小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必要的环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