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耀宗
山东省德州市 庆云县渤海路街道红云小学 253700
摘要: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小学生进入校园接触美术,是培养其了解什么是美,用美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与物。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天性,挖掘学生自主的创造力,是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要的课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美术文化底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并结合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打开学生的美术视野,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上一层楼。我将就小学美术教学中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做出有益的观点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结合的方法
美术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再创造, 美术教育适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授课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胆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让其自由天性被激活,自由创造力被激发。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熟悉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美术学习能力与美学修养。如何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创造力,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培养自身创造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传统文化亲近大自然,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自身对创造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学生要想在美术上有所成就,就要有较高思维创造能力。小学生在平时的学过程中,实际接触的事物较少,接触类型单一。传统文化中,古人较为强调山水之乐,也强调美学意境,比如传统绘画中的留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教学生们画恐龙,学生们肯定对恐龙没有具体的形象认知,教师也不可能带学生去观察恐龙,因为恐龙已经灭绝上亿年了。如何让学生脑中有具体的恐龙形象,无疑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为打开学生的视野,教师可带学生参观恐龙博物馆,观摩恐龙骨架化石,让学生对恐龙有一个初步印象。再带学生到动物园中,观察大型的动物,如大象、长颈鹿等,让学生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大致了解。最后回到课堂上,再给学生播放与恐龙有关的科教片,让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化。经过这些步骤,再让学生画出的恐龙,肯定是学生进行了自我领悟、自我创造的新作品,它代表了学生在“观察-学习-领悟-创造”的思维中,走过了一个完整的流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选择不同季节,带领学生去野外观摩不同季节中生长的植物,以及活跃的动物,观察不同季节的颜色变化,以及不同天气下景色的颜色变化等等,同时也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如事物、交通工具、衣物颜色等,结合观察的事物,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爱好与学习相融合。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即学到了知识,也迎合了个人兴趣。这样不仅可锻炼学生的领悟、创造能力,也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通过传统文化拓展学生视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美术是一门需要想象力的科目,教师在教学时要激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教师通过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产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如讲述“神笔马良”的故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美术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事物描绘。当需要学生画水果时,如苹果,教师可自己带一定数量的苹果分给学生们,让学生在不同角度观察,再从苹果的颜色、形状进行大胆联想,让学生自己思考与之相近的物体。在充分发挥其想象后,再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最完美的苹果。当学生完成绘画后,可将苹果分给学生品尝,让学生从味觉上再次认识苹果。吃完苹果后,还可让学生回忆苹果的味道,自己以前是否吃过味道与之相近的水果和食物。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学生从颜色、形状、味道全方位认识了苹果,在学生认识其主要特性时,又通过自己的创造将其观点留在了纸上 [1]。学生在对事物认识后,对其形状、颜色、味道肯定有自己的认知,通过这种愉悦的氛围,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自我创造力。小学生自带好奇心,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让学生主动学、认真学、自己学,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事物的认知[1]。
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提高创造能力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注重勤学苦练。创造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积累。美术教学涉及到课外写生、课内绘画,这两种教学方法涉及到培养学生对线条、颜色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绘画艺术中的基础,锻炼的是学生的绘画能力及观察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美术文化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累积身后的传统美术文化知识。美术学习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学习到自己创作,这期间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学习。美术的学习还需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要让学生充分领略艺术的美感与内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知,可用一些经典名画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2]。小学美术中关于线造型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太过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如让学生画一画自家的小狗、小猫。不同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不一样,但第一次画出来的肯定大部分动物形象比较单一,没有抓住活物的神韵,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对动物表情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通过这样的联想,加上重复的创作,加深了学生的技能,深化了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再画不同事物时,教师可以收集相关事物的图像资料(包括不同形状、动作、颜色等),让学生仔细观摩,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思考为什这个动物会出现这个动作?为什么是这表情?为什么颜色比较特别?通过自我思考,让学生进行自我对比,回忆自己是否见过这个动作、表情、颜色,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事物观察的能力,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再着手绘画时,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对线条和颜色有了清晰的认识,加上自己的想象力,肯定会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3]。
结语: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融入,是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和拓展,才能够在这种融合下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更上一步台阶。
参考文献:
[1]窦银花.传统文化元素与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有效融合研究[J].甘肃教育,2020,(11):147.
[2]翟羽佳.浅谈小学美术学科与传统民俗文化的教学整合[J].文渊(中学版),2020,(1):992.
[3]胡文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20,(1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