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支架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技术掌握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史丹飞
[导读] 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师任务是通过体育技能训练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史丹飞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 311221
        摘要: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师任务是通过体育技能训练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体育课堂体育技术的掌握是课堂的重点内容。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发挥体育课堂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小学体育 技术 实践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程也逐渐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们开始尝试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内容缺乏创新
        小学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为教学目标,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将重心放在教会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上,以教材为中心,缺乏创新意识,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心理年龄和身体年龄偏小,上体育课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如果体育课堂教师授课方式是一板一眼的,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无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技能的训练当中来。体育教师应该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对教材的合理筛选,结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兴趣爱好,增强体育课堂趣味性,在培养学生提高运动能力、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进行体育训练的乐趣,主动参与体育技能训练,加强对体育技术的掌握。
        (二)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
        小学体育课堂涉及的体育技能多种多样,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等等,如何通过合理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加强学生体育训练,进而掌握各项体育技能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是决定着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许多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未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彰显出来,还是以教师个人为中心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无法对体育训练产生学习兴趣,无法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加入体育技能训练,使体育课堂不但没有成为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加强体能训练的场所,反而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影响学生建立健康的体育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促进体育课堂的有序展开,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技能。
二、借助支架促进学生掌握体育技术的策略
        虽然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师重视起了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但从教学成果来看,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还有待提高。下面,笔者以支架式教学模式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技术掌握的有效策略。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新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一种,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支架”作用,将学习任务的管理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个体身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撤掉支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建构知识框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探索知识深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通过建构、探索、内化进而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核心概念之一的“最近发展区”理论[1]。该理论的含义是,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取决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学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中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自己比作支架,通过以下集中策略,开发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一)合理搭建学习支架
        合理搭建学习支架是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支架的结构,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身体状况以及运动能力,结合小学生兴趣特点,将学生引入教师建构的学习支架,根据课程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通过协同合作或独立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及时发现体育训练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改善不规范的训练习惯。
        以“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例,体育教师在进行技能传授时,围绕教材内容,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前滚翻练习,在练习中建立起对于基本概念的认识。随后,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进行连续前滚翻动作,在练习中加强对动作的掌握。在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段里,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和学生的提问,加强对学生动作细节的调整,规范体育训练动作,也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在交流中共同成长。最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一边全套的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动作示范。

基于搭建的学习支架,学生已经在练习中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撤去支架,学生可以在探索中自主掌握体育技能。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路径,促进学生的技术掌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情境
        以“健美操”训练为例,教师在开展健美操体育技能训练时,借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新、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健美操教学训练中,在训练中提升体育技能,加强体育技能的掌握,从而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健美操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难以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学到基本的动作要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采用支架式教学时,教师应利用微课等先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前,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健美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将体育动作与理论知识建立起联结,加强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加强体育素质教育。
        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体育运动能力创新情境,使教学情境更具吸引力,起到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的目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技术传授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设问,引导学生在训练中主动思考,以问题为驱动力,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2]。问题与情境越具有吸引力,学生越能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动作要领。
        教师应注重规范的体育动作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规范动作,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学生不仅要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学习田径技能,更应该通过理论学习,加强体育知识积累,防止学生出现分不清田赛和径赛的问题。
        (三)加强协作训练
        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在进行训练时,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协作训练,在协作中相互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成立协同配合学习小组,学生自主选举小组长,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学会承担责任,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有效开展体育技能训练。以篮球训练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做篮球游戏,通过篮球操进行热身训练,帮助学生熟悉球性,提高课堂参与度[3]。其次,教师对运球的手法进行技能传授,在亲身示范的同时,运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球知识。教师示范结束后,学习小组内进行运球训练,组内同学通过交流分享、相互监督对方的动作是否规范,在学生均掌握了运球技巧后,进行传球、接球训练。
        支架式教学模式意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知识架构及经验,与新接收的知识之间产生一定的冲突,在冲突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整合自身资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协作训练可帮助学生在交流协作中共同完成解决问题,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训练时,教师应注意调节课堂氛围。进行分组游戏,在游戏中进行体育知识传授,帮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到新的知识,加强快乐学习体验。
        通过协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协作中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是输入、存储的简单过程,而是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探究,自主学习,进而掌握新的知识。
        (四)优化评价体系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发展力,教师应对学生做出积极、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提升体育技能,增强体育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灵活性,促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提高对体育技能的掌握[4]。例如,在进行篮球的运球、传球过程中,学生学习过基本的动作后,在进行传球训练时,学生会提出关于球的下落点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训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掌握篮球的传球技巧。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传球技巧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积极地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改善动作的缺陷,提升技能的掌握,在教师的鼓励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身运动水平。
结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善小学体育当前教育现状,更加适合小学生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加强体育技能的掌握,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葸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体育趣味课堂的构建[J].天津教育,2020(23):8-9.
[2]任蕾.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9(33):140.
[3]戴伟燕.关于小学体育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70-71.
[4]杨玲玲.建构主义,足球教育——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足球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