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中跨文化意识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韩笑 卢禹彤
[导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0 年工作要点》中强调
         
        韩笑 卢禹彤
        哈尔滨广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0 年工作要点》中强调,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统筹抓好课程、课堂、教材和课程思政工作。外语学科中涉及到人文教育、跨文化素养、批判性思维、中西文化对比等是非常好的育人契合点,其内容学习往往可以促使学生知识的兼容并济、多元文化素养的养成,拥有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同时大学外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课时多、周期长、受众广的特点,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更容易与思政教育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因此,外语课程教学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作为大学外语课程的改革重点,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
        一、以“热点新闻纵览”为着力点,培养国际开阔视野
        热点新闻回顾,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信息时代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利用多种多媒体的平台能够让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的进行充电。尤其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翻译之一总在不断推陈更新,所以就要时刻了解、与时俱进。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有很多平台值得推荐。例如:学习强国的新闻板块中的英语新闻速揽让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有很多新词热词的官方翻译版都能让我们及时了解学习,同时可以作为阅读练习的扩展素材,尤其是国际新闻中的头条新闻播报也是学生练习听力的好素材。学习世界中的英语慕课也是在疫情期间提供了种类多样的英文慕课供学生在线学习,其中就包括跨文化交际课程。英语百宝箱更是包含经典古诗名篇的双语译文,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中英文漫画寓教于乐翻译了儒学经典三百句。热词直通车及时更新了不断涌现出的新词汇。此外China Daily(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21世纪报的英文网站和微信中的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公众号等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了解国际新闻、拓宽视野的辅助手段。
        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着力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020 年党领导人民在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教师就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党领导人民在抗击疫情体现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根本保证。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4 Heroes among us(我们身边的英雄)就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和疫情“吹哨人”李文亮的英雄事迹讨论了:How to define a hero?(如何定义英雄);How to be a hero in real life?(如何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英雄)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以及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版。
        三、以“中英文化对比”为着力点,培养文化内涵自信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更关乎着文化自信。

在通过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逐步渗透课程思政,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To work or not to work-That is a question(打工还是不打工-这是个问题) 就是来自于莎士比亚的笔下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死亡,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文化背景介绍使学生了解到其内涵意义。过渡到让学生掌握习总书记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英文翻译:We roll up our selves and work with added energy.以及回信勉励大学生的寄语的英文表达: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As long as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the country has ideals, pursuits and shoulders, there will be an endless power of youth supporting the Chinese nation's rejuvenation.)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也是接下来工作的一个方向,在教学中除了开展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同时也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了解西方文化,更能有意识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在教学形式方面,在课堂活动中增加“中国文化汇报”环节,每次课前可由一名学生或一组学生做五分钟演讲,话题涉及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为了准备演讲稿,学生会对所选话题以及相关的英文表达做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如何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而且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增强了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有关中国文化的视听材料。例如采用一些介绍中国文化遗产的英文视频作为学习翻译材料并让学生进行英文配音。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在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能够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四、以“立德树人”为着力点,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价值观的传递要靠教师身体力行,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赢得学生的共鸣与认同。所以在授课中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有力的契合点。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就结合疫情期间的“逆行者”组织学生讨论“社会上哪些人拥有仁爱之心/新时代如何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青年”教师教育学生树立主义观念,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动员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热心公益,力所能及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传播正能量。同时也引导大学生增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觉保护野生动物。语言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让其意识到,学习借鉴西方思想,要服务于我们自身的民族认同、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英语授课并不是简单的中外两种语言概念转换的简单传递,而是以“立德树人、服务国家”为导向,以“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能力”为理念,深入融通中外思想与文化,突显中国视角与中国元素,让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与大学外语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大学生们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引导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共情能力,以已之长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前课程思政与大学外语教学的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将思政引入课堂教学,挖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从“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 三个方面全方位着手,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提升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张晓兰,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跨文化交流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45期
[2]董洛铭人,跨文化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03期
[3]王文臣,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之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19年第0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