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视角下的抒情散文教学艺术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兰英民
[导读] 散文文字精练、意境精美,能将学生带入美的文学意境之中

        兰英民
        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南濮阳457600
        摘要:散文文字精练、意境精美,能将学生带入美的文学意境之中,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散文鉴赏技巧。高中语文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及审美情趣教学散文,通过艺术化、趣味化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主动理解作品、感知作品内涵的意识,培养其从散文艺术作品中探知创作主题、创作思路与创作风格的学习习惯及能力。
        关键词:抒情散文;情感化朗读;散文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展开,语文教育也要朝着新方向发展,语文教师抓住时机,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语文内在蕴含的深刻意义与价值,通过现代化高中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散文题材多变不定,欣赏价值高,审美提升适用度高,学生可以通过赏析散文,领略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语感,贯彻注入正确的三观与审美,在欣赏、学习中潜移默化,自己也可以创造美的文字,造就美的品质。
一、散文教学的意义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作者在其中讲述他在经历中看到的和想到的。它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感受,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态度。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学习散文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借鉴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情感状态,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形成。优秀的散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中散文教学意义重大。
二、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校和教师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关注自己的声誉和升学率。因此,许多老师把学生的语文散文阅读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和学习中国散文的兴趣,这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同时,高中生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散文,学生对散文阅读没有透彻的理解,导致学生在高中散文阅读中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突破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瓶颈。
三、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策略
        (一)整体通读:趣味化朗读引发学生欣赏意向
        整体感知是高中散文教学的第一步,而朗读则是引导学生走进散文作品的主要途径。抒情散文虽然具有唯美的意境描述与唯真的情感渗透,在语言层面颇具感染力,但相比小说而言,散文的故事性并不强,且散文的语言更多地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故而教师必须通过有创意、有趣味的朗读才能成完成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朗读散文的欲望,让学生在朗读中完成与散文情感的共通,与散文意境的互融。接下来,学生还需要通过反复朗读逐步深入地了解散文、感知散文。其中,整体通读是整个散文朗读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所谓“整体通读”,并非让学生随便读个新鲜,而是在教师出示朗读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带着情感与好奇去朗读。如教师可以在朗读时提出扫盲字词、画出关键词等要求,或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圈出来,将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部分画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尝试速读、记读,通过竞争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其快速思维能力、语言感悟能力。以《故都的秋》为例,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趣味导入让学生对本文产生兴趣,如教师列出下列诗句并要求学生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秋天的哪种美: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3.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后,教师顺势引入《故都的秋》,让学生感受郁达夫眼里的秋天模样。学生因此生成文本阅读兴趣,此时教师再提出朗读提议,并给出“整体通读”的任务包,为下一步“明释内容”奠定认知基础。

同时,教师应在学生通读过程中完成朗读技巧的指导,如读“唉,天可真凉了”一句,其中“真”字要重读,“了”字则要拖长音调,这样才能凸显北国秋天浸到骨子里的“凉意”。在学生通读全文后,教师要检验通读效果,可通过问题讨论的形式了解学生读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如“故都的秋有何特色?”“南国、北国之秋有什么差异?”解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反观通读过程、不断获得文本信息的过程。
        (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例如,教师可以把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打造成一个舞台剧。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惨、壮烈,让人心痛。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查阅资料,更加清晰地了解巴黎最底层人民的形象,利用舞台剧的表演,有利于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小说中人物的形象。
        (三)在诵读中感悟人物精神品质、加深情感内容理解
        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人物对话较多,在教学时多会采用诵读法。但诵读不是孤立的诵读,也不能仅仅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设置,“诵读应既是文义理解的重要方法,也是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可通过诵读重点分析烛之武和郑伯、秦伯的对话:①通过自由诵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②同桌合作再次诵读,进一步体会重音、节奏、停顿和情感。教师发挥示范作用,范读文章中重点对话,做具体的诵读指导,并让学生初步感悟人物形象和情感。③学生再读体会并梳理层次,通过分角色诵读进一步感悟并按层次分析烛之武和郑伯、秦伯的对话,提出关于人物理解和情感分析的问题,小组讨论。④在前三环节基础上分析归纳说理特点,进一步感悟人物精神品格,理解情感特点。再读对话。。
        (四)实践练习,提升理解
        在高中语文散文的教学中,除了教师讲解相关的知识之外,教师也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练习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在讲解相关散文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们试着去分析散文,使学生们通过实践练习开展散文的阅读,进而通过阅读使学生们能够试着去分析散文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以及思想感情等等,促进散文的教学的发展。例如:在高中语文散文《与妻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试着去了解该篇散文的创作背景,即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写给其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当然,在该篇散文中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较少,但是仍然可以散文中发现林觉民与他的妻子陈意映的性格以及人物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试着去分析。其次,教师在还可以让学生们试着去分析该篇散文中作者林觉民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表现了一位民主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意义对于妻子的思念和不舍之情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大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实践练习散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能够逐渐养成分析散文的能力,促进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散文是高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爱上散文,主动学习和探究散文。
参考文献
[1]吴艳艳.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2]熊凯婧.提升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3]李怡均.高中现当代散文情感教育实施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4]王晴.基于文艺阐释学的高中抒情散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5]熊臻嘉.高中语文的现当代散文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