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秦月
[导读] 导学案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融合可以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秦月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  253500
        摘要:导学案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融合可以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束缚,让课堂的重点由“教”变成“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导学案在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分析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生物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就是有效开展实验教学。一堂成功的实验课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地完成任务,进而培养其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操作能力与探究能力。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在实验课中只是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再让学生进行模仿,难以提升其各项能力。而导学案的应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导学案,优化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成绩为先,重理论轻实践,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上为节约时间大多直接以口授的方式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然后再进行示范,并要求学生背诵这些内容,并未留给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导致其操作能力较差,而且久而久之还会失去实验兴趣,因为没有参与实验过程,所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并不深刻。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其自主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通过合作探究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与教案区别开来,教案是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教什么和如何教,但导学案则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内容以学什么、如何学、怎样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学习为主。在高中生物课中应用导学案展开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自主分析和思考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并亲自操作加以验证,全面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提升思维的开放性、创新性和生物核心素养。
二、学案导学模式应用的不足之处
(一)学案导学模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教师都希望能通过学案导学创新和改进课程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而学案的编写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但因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及教师会担心学案导学的应用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而影响升学率,使得学校和教师仍以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为主,学生的学案变成了练习卷,上课变成了讲练习。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也是学生先做学案练习,教师在课堂上再运用和讲解导学案上的练习而已,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二)学案导学模式弱化了对多数学生的思维训练
        我们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该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有驰骋的工具又要有驰骋的空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可能开拓学生思维、实现创新。而现在的学案导学教学,在课堂上似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表面上教师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但基本上都是以学生汇报或展示个人学习成果为主,很少呈现学生的思维或学习过程。

教师利用精心准备的问题,让学生顺着教师布置好的问题一步一步走进去,最终说出教师预期的答案。生物学科的特点要求课堂必须联系生活实践,而学案内容通过过多的问题、习题,强行以逻辑思维替代形象思维,不仅失去了生物学科形象化的特点,也失去了生物学科的魅力,影响了学案导学教学倡导的“思维训练为主”的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现,这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及培养极其不利。
三、导学案在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在编写高中生物导学案时多设置疑问
        导学案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相信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高中生物知识点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编写导学案时,以设置问题的形式创设性地将课堂交到学生的手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理解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需要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相结合,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课程“染色体的变异”教学时,由于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接触了相关的染色体概念。因此,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点。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只是了解了基础知识,并没有深入地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在编写导学案时设置相应的问题,如“染色体的定义是什么”“染色体发生变异的具体症状是什么”“当染色体发生变异时其表现形式有什么差别”等,借助这些问题的引导,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相对应的知识点。并且,根据相关教学实践表明,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加强课堂师生互动,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开展课堂教学指导,突破学生学习瓶颈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期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的重点在于充分发挥互助合作讨论和探究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力求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效果。基于学案导学模式可知,其本质上应用中需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的流程与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可以高效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首先在课堂中导入导学案之前,要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彼此课前预习导学学案的实际成果,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的生物知识预习之前尚未解决的知识点或问题。而教师要结合学生上交的学案来合理地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案,力求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的各种瓶颈,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采取互助合作学习方式,让他们对高中生物所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课前预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使他们通过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快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这样可以不断提升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效果。比如,在《遗传因子的发现》教学期间,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相互讨论和探究之后,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孟德尔假说与相对性状实验这两个部分生物知识的教学。然后可以一同和学生共同解决这些高中生生物知识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孟德尔假说部分生物知识期间,可以灵活地运用图示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现象等知识,期间可以配合模拟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与掌握孟德尔所提出的遗传假说以及其中包含的生物规律和性质等知识,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教师要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突破教学重难点;增进课堂交流互动,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伟强.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单元复习学案设计--以”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复习为例[J].求学,2018(48):31-35.
[2]王海昱.“学案导学模式”的尝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建议[J].新课程(中学),2019(7).
[3]贺从环.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教师版),2019,000(008):154.
[3]林淑娟.翻转课堂下高中生物导学案编写与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80.
[5]何丹丹.高中生物课堂中导学案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策略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