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臣
肥城市安驾庄镇中心小学 山东 肥城271604
摘要: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很少涉及抽象的概念知识以及哲学问题,非常贴近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旨在用所学的知识和道理来规范小学生作为一名合格公民的言行举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基于此,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开展策略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知识与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为了实现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用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带领同学们感悟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选择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很好地避免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学习体验活动之中,通过主动实践、主动感知来形成有效的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还未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完全走出来,大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仍沿用传统教育模式和考核标准,过于侧重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对知识的实际吸收和应用能力,此种教学形式有违“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初衷。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之下,教师采用生搬硬套、“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学习效率和质量自然无从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需求制定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激活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进一步解读教材中的思想和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二、“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途径
(一)利用生活情境,渗透规则意识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实际生活的教学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基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体验式教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为了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采取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例如,在“班级生活有规则”的课程教学中,我便将校园生活中学生喜欢的体育游戏运动搬到了课堂上。课堂刚刚开始,我便组织学生开展拍球比赛,学生们听到游戏比赛,都无比兴奋。当学生们拿到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排球、足球、篮球、橄榄球以及乒乓球等,便急急忙忙开始了比赛。这场比赛瞬间陷入了一片慌乱,大家都在纷纷抱怨:“老师,这不公平,我们用的球的弹力不一样。”“老师,我们开始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在一阵异议后,教师抛出问题:“那你们认为怎么做才算公平?”从而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规则,班级也是如此,共同制定规则,集体遵守规则,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班级以及和谐的校园。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实施“体验式”教学
在学习《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时,课前我播放了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的视频。当“创新驱动方阵”出现在大众视野,看着欢呼雀跃、群情激昂的人们,我们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国四大发明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哪位同学知道中国新四大发明是什么?”再利用多媒体展示超市、车站、农贸市场等扫码支付的场景,流动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城市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播放我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的视频,聪明的孩子们很快总结出新四大发明是“扫码支付、网上购物、共享单车、高速铁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教学,将古今贯通且融为一体,让学生从中产生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提升课堂综合教学成果。学习完本节课程,学生对古今科技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全面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三)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验道德与法治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也是活动参与的主题。所以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组织学生高效率地开展一些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同学们在实践感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同学们分角色扮演课文中人物,在表演的过程中,深化认知和体验,进而形成较强的思想认知,促进情境体验式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学习《让我自己来整理》这节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进一步通过情境体验教学来增强同学们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进一步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精神和内涵,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回想自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是否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尤其是在整理房间和私人物品方面是否做到了亲力亲为。在引导学生反思感悟之后,教师可以选择某一学期小组来为同学们表演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整理物品这件小事的。通过同学们的分角色情境表演体验,增强了他们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认知和体会。带领同学们一起在真真切切的生活场景感物质中认识到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会让自己身心愉悦,生活充满条理性。
(四)通过课外拓展使学生体验更为多元
道德与法治并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其与生活实践有着莫大的关联,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的体验,还应该将学生从课内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只有走入社会,走入生活,才能体验到更多,感悟到更多,才能学会如何把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应用到实践中。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用多种方法去观察和感知社会,并且还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我的环保小搭档》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执行力,使其为身边的环保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教师组织了课外拓展活动——带着“搭档”做环保。在活动中,有的学生带着笤帚、簸箕,有的学生带着抹布、收纳袋。他们走向校园,将校园的玻璃窗、宣传栏、垃圾桶擦得一尘不染,把地上的落叶扫进了簸箕,扔到了垃圾桶,为校园里的小花浇水……在做完这些工作之后,学生看着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校园,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我们还可以为环保做哪些贡献呢?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了很多环保措施,比如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废旧物品利用等,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校园里的落叶做成一幅幅树叶画,贴在走廊上美化环境……走出课堂,课外实践的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
结束语
小学生的道德认知相对来说比较淡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正处于不断形成的过程中,过多的以理论灌输,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为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境,给学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参考文献
[1]赵宁宁.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12):125.
[2]黄琴.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12):126-127.
[3]张忠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探讨[J].学周刊,2019(35):24.
[4]刘惠珠.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78-79.
[5]骆飞龙.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9(2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