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朱淑玲
[导读] 从生活化角度出发,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

        朱淑玲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二中学    157499

        摘要:从生活化角度出发,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使初中生物教学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通过参与到生活化学习中来,不但获取了丰富而且具有活力的知识,而且将生活和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教学实施;
        一、创设生活化的生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生物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解决身边生活问题的角度出发,切入到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兴趣高涨。例如在学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课时,在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前,笔者会先提问学生:“你们有没发现自己居住环境的周边,存在着环境污染影响到生物的生存?”学生各抒己见,把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环境污染问题抛出来,自然而然就以任务驱动方式进入到本课题的学习。当过渡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这一知识点学习时,我结合了利用从化本土资源进行情境创设作为切入点。教师从本土所熟悉的自然保护区引入,学生不仅有亲切感,又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堂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从化本地有自然保护区,那么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到从化吕田的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水源涵养林地和国家和与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保护对象)、良口镇的唐鱼自然保护区(我国境内唯一一个以唐鱼作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唐鱼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与娃娃鱼同级别)。经过教师这样的分享,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且开阔了视野,培养学生构建起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观、稳态与平衡观。
        二、利用生活化实例,有助于突破生物学知识重难点
        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生物学》这门学科时,其中人教版的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其重点就是要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受学生知识基础所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知识点,学生如何理解好这几方面呢?在教学中,针对这一节内容,我通常拿我们人作为例子加以阐述。从学生日常饮食的摄入来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让他们分享上体育课后的身体感受和现象来理解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从学生身边的双胞胎、兄弟姐妹之间的外貌、行为表现等案例来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又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一章,如何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难点,除了进行猪肾实物标本观察、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肾脏的组成和功能外;我觉得还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体检报告,关于尿常规报告单,若检查出尿液异常(如血尿、尿蛋白)。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尿毒症”患者症状的资料分析,让学生理解肾脏的重要性,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对我们身体是很重要的。进而进一步构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生物体结构和功能观,能够用生命观念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生物实验生活化,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生物学科的学习,做好生物实验是关键,从做中学。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从生活化实验中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笔者课前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实验的观察过程。在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学生除了认真做好各项指标的记录外,也是培养他们科学探究、训练科学思维的好时机;并且还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契机,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之余,也让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笔者觉得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除了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活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发掘出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资源素材,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又如在学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时,笔者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人体吸气呼气模型,材料选取来自于废弃材料。在化废为宝的之余,制作的模型带回到课堂中,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分享和讨论交流,让学生建构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模型,理解膈肌、胸廓的变化,进而掌握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特点。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一系列生活化活动的初衷,除了完成知识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培养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我们在理解大自然中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去指导我们日常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笔者布置的课后作业是制作米酒,我们从化地区的市民很喜欢自制糯米甜酒。学生学以致用,感恩他们的父母,我觉得特别地有意义。那么,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和巩固知识基础上,通过动手制作糯米酒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以致用、动手、观察等能力。
        又如在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课,笔者给学生布置了特别的课外作业:为何从化本地“龙眼鸡”数量大量减少?目的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让学生知道这种昆虫虽然是对龙眼树造成危害,但大量地使用农药后对其物种生殖和繁衍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最后,学生通过调查报告等形式共享自己的成果与收获,既加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研究能力,又能对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与分析。
         在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中,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挖掘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素材内容,并把它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去。本文对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进行了阐述,通过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生活实例以突破重难点;通过生物实验生活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课后作业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对教师提出要求,以便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71-477.
        [2]张玉苗.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3):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