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掉的一只眼睛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刘碧春
[导读] 通过转化案例,鼓励家长积极面对亲子关系,
                                         
        刘碧春
        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    13412991358
        摘要:通过转化案例,鼓励家长积极面对亲子关系,引导家长主动营造良好家庭氛围,采取正面管教和心理疏导,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正面管教;心理疏导;家庭教育
【案例描述】
        六年级学生小王,二年级在教室里拉屎,把屎弄到抽屉玩,六年级了,有一次拉屎没有擦干净,弄脏的凳子也是同桌帮他擦干净。作业经常不完成,老师找到家长配合,家长觉得老师太麻烦。班主任找孩子沟通,他说:“我就喜欢玩游戏!不想做作业。”
        班主任耐心教育,沟通感化,开小灶辅导,六年级的上学期后期进步较大,一切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场疫情,小王待在家几个月,一切又回到从前。
        2月17日开始上网课,孩子不交作业,父母跟老师商量;“先不做作业了吧,返学后就好的。”
        终于返校复课,小王上课趴在桌子上,一说到做作业,就把本子一摔,很不耐烦地说:“好烦啊!”准备毕业纪念册素材,小王交了一张站在自行车上的照片,把自己的一只眼睛P掉,变成了“独眼龙”。
    一、问题产生原因
(一)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9—11岁进入自律阶段,这时期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明辨是非能力还较差。在六年级上学期,小王在学校班集体这个优良环境影响下,不良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二)影响孩子认知发展因素
        1.家庭因素
        父母的价值观念、文化对孩子的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父母信任、民主、宽容与孩子的良好行为具有正相关,过分严厉,过分骄纵溺爱或者不管教都不利于孩子的良好行为的形成。
        小王的父母做生意,觉得读不读书都一样,从小无条件满足孩子要求,这些观念体现在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中,是孩子最早的认同和模仿对象,孩子会在每天的接触中进行观察和学习。另外,小王8岁前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从祖辈那里得到了太多的溺爱,也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2.自身因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不成熟到成熟过渡阶段,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盲目的模仿心理,但是判断能力不强。孩子个体本身也存在心理差异,而且给孩子提供形成良好习惯的环境和氛围不同,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就不一样。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孩子对社会信息敏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社会的影响。特别是电视、手机在疫情期间经常使用,暴力性的电影、游戏冲击着孩子们不成熟的视觉,让他们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由于长期沉迷游戏,没有好好学习网课,导致很多题目不会做,又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
        在几个月与父母的朝夕相处中,父母对其不愿意上网课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在家只是玩游戏,返校后要准时上学,作业不会做,面对老师的要求无所适从,在情绪上产生对立情绪。


        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形成是社会规范和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而这种内化过程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家庭教育呢?            
        二、授人以渔
        针对孩子的个别差异,家长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对已经产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早矫正,在矫正时要以正面管教和心理疏导为主。
(一)正面管教
1.单面论据和双面论据
年纪较小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差,家长可以只提供正面论据,但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已经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家长可以考虑提供单面论据和双面论据,正反两方面的论据更容易使孩子信服,有利于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像小王这种情况,如果家长在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该怎样做后,他没有产生相反的观点,则家长只提供正面的观点有助于孩子形成肯定的态度,如果再提出反面观点,反而会引起孩子对反面材料的好奇。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可以用情绪、情感的感染来打动孩子,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则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理内容更容易发生影响。如果有消极的情绪或者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产生,要就事论事,使孩子认识到自己在某个具体行为上做错,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来克服不良行为。
        3.家庭会议
        不定期就某个社会现象或者家里面临的困难以及孩子经历的典型事件进行讨论,孩子都希望得到他人表扬,肯定自己的观点,家长要让孩子充分发言,以提高孩子的判断水平和产生角色认同感。
(二)心理疏导
当孩子情绪表现最强烈时,也是情绪管理训练的最佳时机。
        1.接纳理解
        研究表明,家庭中母亲在讨论家庭成员的情绪上花费的时间越多,她的孩子将表现出更好的情绪理解能力。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在主动觉察到孩子的焦虑后要接纳理解孩子适应能力的差异。
        2.鼓励肯定
        每个孩子的内在身心特质不同,焦虑的生理表现和行为反应也不同。有些孩子返学后还是依赖手机,家长要明确孩子要手机的原因,不能孩子一拿手机就说:“又想玩手机?”让孩子产生不被信任的危机。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可以和孩子约定完成时间,让孩子主动还回来,给予孩子充分信任,孩子会在你的信任下由他律过渡到自律。小王父母要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多和活泼开朗、思想积极的孩子交往,因为同伴积极的处事方式、乐观的心态所产生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带领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多陪陪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告诉孩子这些不适应很正常,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让孩子感觉他不是一个人在努力。配合老师多鼓励少责骂,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和进步之处,让孩子体验到进步的乐趣与喜悦。
        三、指导效果
    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王课堂上会积极举手发言,作业有错题也会及时订正,更难能可贵的是,会主动找老师问不懂的题目,并且主动找老师换了一张毕业照片。
        四、反思
        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各种需求,切忌单出的教育灌输,提倡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配合学校让孩子将这些需要转化为内部动机,当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感到快乐和满意,更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完成良好行为的建构。
        西方有句教育格言:“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努力,才能达到1+1≥2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兆先等.家庭教育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2]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2000年.p.250.
         [3]Maslow A H.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Harper &.Row,19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