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 张苗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

        张苗
        河北望都中学 河北保定 07245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都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本文简述了研究性学习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研究性学习常见的教学方法和课题实施过程。
        关键字: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
正文:
        生物学是一门以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对生命的感知,对人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新时代教育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一、研究性学习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是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重视实践,高度关注学生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研究性学习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2。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生活中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选择合适的课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或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方法,以培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教学中,从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出发,设计研究性学习,既可以满足研究性学习自身的需要,同时也能让核心素养的落地成为可能,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研究性学习常见的教学方法4
(一)实验法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大胆进行假设,再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内容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加强对变量的控制,在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与假设进行比较,分析差别存在的原因和消除差别的措施,从而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按照教师的指导,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验前期的准备(如实验方法的学习,器材的准备等)以及实验后期的处理(如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结果的分析等)都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需要教师用专业知识恰当地指导学生,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二)调查法
        教材中已设置的调查实验,对调查的目的、所需用具以及相关方法步骤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教师只要指导学生按书中描述进行调查即可。
        但某些调查活动需要学生自行撰写调查问卷等材料,还要查询相关文献资料,走访一些专业人员获取相关信息。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完成调查所需材料的设计,提高学生编写问卷、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课题选择
        课题的选择关系到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的可行性等问题。好的课题应符合以下要求:
        1)科学性
        课题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实践基础,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包括尊重事实和证据,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


        2)目的性
        如“肥胖与学生健康”的课题,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了解健康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
        3)创新性
        课题应具备理论、观点、概念上的创新,方法上的或应用领域的创新,对学生的要求不用太高,但必须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4)可行性
        课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主观因素,教师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必备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等;二是客观因素,学校是否有必需的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器材、经费等。
(二)课题实施过程5
        1)分组,确定研究课题,选出负责人。
        2)制定计划,即活动实施的具体时间、各阶段主要工作、各项工作负责人。
        3)活动实施: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对查阅的资料、完成的调查问卷等,均应作为原始材料妥善保存。
        4)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5)成果展示:成果形式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展板,研究笔记,活动设计方案,演讲等。成果评价: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可以设计评价标准给出分数,或给予评语评价。
(三)教师的指导
        1)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地传递知识,呈现结论,而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互动的、合作的关系,所以教师应明确自己不是课题的直接实施者而是“指导者”,教师可提供获取资料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查找资料,帮助联系专家学者,指导学生鉴别、提取信息并归纳整理。
        2)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方案实施的情况、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指导下一步活动,让学生少走弯路。
        3)教师应及时审阅学生的研究成果,提出改正意见,指导学生完成修改、评价阶段,做到善始善终。
        
        研究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以主动探究的方式获取新知、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与生物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一脉相承,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驱动核心素养落地。
        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是影响生物研究性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很多教师对研究性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现任生物教师通常都有较多的课时安排,增加研究性教学内容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这都会降低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热情。此外,很多教师自身对研究性学习内容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储备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应该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还应适当将研究性学习加入教师考核内容,提高教师对研究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更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马春花.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9
2.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4.戴本鑫.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14):68-69
5.纪高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知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J]读与写杂志.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