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应急志愿服务中发挥作用研究 ——基于大学生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观察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杨晓平
[导读] 作为志愿服务组织中的重要成员

        杨晓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  要:作为志愿服务组织中的重要成员,大学生志愿者在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其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和深远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考察和衡量,结合公共危机应对和解决的过程发现大学生对加强和补充社会治理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舆论环境的正能量、参与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大学生志愿者面临的线下参与媒介单一、信息协调机制缺位和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现实困境,在未来突发性公共危机应对过程通过参与主体多元化、参与媒介的网络和志愿服务的制度化的方式将大学生纳入到应急志愿服务和社会治理,进而提高社会在公共危机面前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应急志愿服务;危机处理;应急管理
        
        
        
        随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当代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当中,他们积极开展社区建设、扶贫济困、扶老助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解决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生活困难的公益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所谓应急志愿服务就是将社会志愿服务力量与社会应急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突发性公共危机的处理和应对模式。志愿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为应急管理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大学生作为重要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活动当中的优异表现为公共危机的解决做出突出贡献。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社会志愿服务尤其是应急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考察大学生在社会治理面临危机时的具体表现和作用发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检验发挥着独特作用。恰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志愿者所讲的那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2]青年大学生群体在抗疫过程的表现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1  大学生在应急志愿服务中的作用分析
        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应急管理过程中承担的重要任务,包括承担起人力资源供给、社会秩序的重建、舆论氛围的营造等关键性任务,是应急管理中国家政策制定和民众执行政策的重要润滑剂和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服务供给端。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新冠疫情防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1.1  充实危机应对的工作队伍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加入社区防疫队伍当中,参与到社区体温检测、公共区域消毒和清洁以及关卡站岗等工作实践。整个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个社区只有六名社区工作者来守护,无疑是需要其他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过程当中的。而大学生群体在此时挺身而出,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入基层社区抗疫队伍,其中不乏很多表现优秀的抗疫学子。以人民网报道的徐杰、王静雅、曹松林等人为典型代表,在春节期间主动请缨,加入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之中,为家乡的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力量;相关专业的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或加入相关组织的心理资讯热线,或是组成心理咨询团队,帮助居家隔离环境下的人们及时调整和放松自己的心情;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线上远程支教服务活动当中,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的子女贡献出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在整个抗疫过程中通过校团委组织,17个院系以班级为单位组成辅导教师团队,辅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援鄂医疗队成员子女的功课。由此可见,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及时补充了应急管理工作队伍的人员数量和工作内容,对提升应急志愿服务的工作专业化水平也具备重要意义。
1.2  增强舆论环境的正能量
        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各类媒介的介入和作用下,民众更为广泛地成为信息受众,也更为频繁地通过媒介对他人进行“表演”,[3]“人们感到自己既是受众,又在为想象中地受众表演,同时处于看与被看的状态”[4]根据布迪厄的场域分析范式,信息时代舆论场域中的政府、媒体和民众,拥有的“资本”与秉持的“惯习”会随着公共危机的发生而改变。
        在公共危机发生的情况下,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民众的悲观认知往往会信息负效应,[5]也就是说普通民众会焦躁不安,冲动而缺乏理性判断进而倾向于悲观地理解和看待信息文本。在负面情绪地影响下,民众活跃地社会交往和社会事件不仅会散布负面情绪,还会影响公共危机舆论场域中舆论信息的正向作用。由此可见,维护和引导公共危机下的社会舆论向善向好发展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
1.3  参与后疫情时代社会秩序建设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依然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积极参与社区定期入户排查、体温监测、人员流动排查、公共空间的消毒清洁等日常保障工作,为增强全社会成员在后疫情时代的防疫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行为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志愿者们及时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抗疫心路历程和收获,弘扬中华民族共同熔铸的抗疫精神,增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众多青年人学习和成长的榜样。
        伴随着社会秩序的逐步恢复,大学生志愿者还投身于当地团委组织的各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其中以三下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为主要选择方向。2020年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最为艰巨的年份,在疫情取得关键性进展的时期内具有不同专业素质的大学生奔赴基层,投身于乡村振兴和基层建设,为中国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独特贡献。
2  大学生志愿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积极表现
        总体来看,大学生群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意愿和行为,通过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渠道,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2.1  参与人数众多
        关于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参与程度的总结和概述。根据西南大学对全国七个片区45所高校(含“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非“双一流”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的19850名大学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的专题调研数据(如图所示),41.2%的大学生渴望成为时代的逆行者,彰显出新时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1.20%的大学生踊跃参与社区志愿服务,25.10%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心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6]根据人民日报统计,北京有6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报名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众多大学生主动组成公益助学团队帮助抗疫一线工作人员辅导子女功课。

(图1:大学生疫情参与意愿调查统计表)
2.2  参与形式多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利用全新渠道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网络有关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形式的总结和对哈尔滨工程大学抗疫志愿者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形式多样,工作内容因专业差异而各不相同,大体呈现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状态。一方面疫情发生之初,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以“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当中,在其中扮演着沟通协调的关键角色;另一方面伴随着严峻的疫情网络舆情,部分大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到宣传防疫科学知识的队伍当中,对疫情中网络舆论有重要导向作用。由此可见跨区域、网络化、全方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参与内容专业
        根据人民日报数据统计,北京有6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报名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湖北省内多个高校超过600名大学生志愿者自发组成公益助学团队,为战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子女免费提供辅导,上海交通大学300名学生尝试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认知新冠肺炎疫情,南京中医药大学12位寒假留校学生运用专业所长,在一周时间内赶制了2000枚中医药香囊运抵湖北省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等等。[7]从这些调查结果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全国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愈发取向专业化。
3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和工作能力为此次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和治理做出了独特贡献。尽管如此,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到应急管理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和困境。
3.1  线下途径单一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应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线下参与渠道单一,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不完备,志愿者招募信息影响范围狭窄的现实困境。在现实访谈和交流中,部分志愿者表示都是自己主动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从而加入疫情防控的工作当中,线下组织志愿者参与危机应对和管理的组织部门缺位。
3.2  信息协调机制不完备
        在大学生对应急志愿服务的实际参与中,会出现线下社区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及时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而且线上志愿者在提供远程家教服务、宣传抗疫信息过程中也因为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信息错位导致志愿服务效率低下,由此可见,应急支援服务中的信息协调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3.3  志愿者权益保障机制缺位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危机的特殊性,线下志愿服务人员的有关权益更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但在实际工作的推进中,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实现,基本防疫工具需要自行准备,这也客观上减少了其他大学生参与到社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应对的工作当中的途径。由此可见应急支援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志愿者权益保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4  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对应急志愿服务的启示
        大学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来的专业、高效和有序的工作能力既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今后公共危机的应对和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首先表现在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的结构模式解决了基层力量不足问题的同时提高了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效率,为今后应急管理模式中的人力资源利用和分配提供了新思路,基层政府部门和社区要大胆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危机治理,提升工作效能;其次是大学生志愿者自发参与的线上战疫组织也引导着基层政府在未来治理中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与辖区内的居民取得多种形式的联系;最后是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服务中存在的权益保障缺位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制度化建设和法制化建设,完善和加强对志愿者群体的权益保障。
4.1  创新思路——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现代性的社会风险呈现出全球流动、综合复杂而不确定、连锁衍生的特征,“我们今天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可怕而危险的世界。”[9]因此,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治理主体需要认识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善于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11]应急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各个主体特别是以社区为代表的基层组织要创新工作思路,及时吸纳各个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的解决和应对过程当中,通过多元协同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成员参与应急管理的积极性,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维护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
4.2  创新载体——参与媒介的网络化
        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疫情防控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线上服务方式既受限于疫情的特殊背景和环境,同时得益于中国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通过大规模的线上志愿服务为疫区筹集资金和医疗物资,根据卓明信息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本次抗议中自发志愿者在线团队筹措款物大部分在200万元以上,甚至不少都组织了千万以上的物资驰援误武汉等重灾区”[8];社交媒体成为有效的服务渠道的同时开创了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的全新模式,大学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启发着社区和志愿者服务组织在未来应急管理服务中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和在线工具来实施服务需求统计、志愿者管理和服务运行检测等职能,为丰富社会力量加入应急管理的途径和提升应急管理服务的工作效能提供新媒介。
4.3  增强保障——志愿服务的制度化
        社会治理主体在利用志愿力量参与应急管理过程中应该评估其潜在的风险和收益,在此基础上健全保障制度,做好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工作。首先是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积极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防护知识、防护装备,为志愿者提供免费的意外保险和适当补贴。以这次疫情为契机,加强对志愿服务立法的健全和完善,通过法律的心事进一步细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权力和义务,强化政府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头筹协调、激励保障和规范监督的责任,以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法律体系为社会力量更好参与应急管理进程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考察大学生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志愿服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现状,结合公共危机的应对和解决过程,可以发现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管理贡献力量,成为疫情防控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未来社会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过程应当通过参与主体多元化、参与媒介的网络和志愿服务的制度化的方式将大学生纳入到应急志愿服务和社会治理,进而提高社会在公共危机面前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本课题的研究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数据有待进一步充实并形成调查报告,与此同时其他社会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也有待深入考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107-10-28(1).
[2]习近平.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N].人民日报,2020-03-17(01).
[3]孙楚航,于涛,谢沁怡,唐飞,唐知然,朱凯,陈鹏.应对疫情“大考”,大学生的“知与行”[N].中国科学报,2020-06-02(008).
[4]Nilles E J.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2014.
[5]张强,张元.中国应急志愿服务发展现状与前瞻——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观察[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04):99-103.
[6]谢春涛,刘芮杉.公共危机中的舆论传播与舆情治理[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2):167-172.
[7]文卫华.美剧迷群——媒介消费与认同建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58.
[8][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9]杨海.习近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方法论特点及其现实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2).

作者简介:杨晓平,女,1998,本科三年级,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