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应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图形的全等变换”复习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 史珏尔
[导读] 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

        史珏尔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中学
一、内容及其解析
        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包含平移、翻折和旋转,体现了运动变换的理念与思想。在几何的解题中,运用图形变换将分散的点、线段、角等已知图形转移到恰当的位置,从而使分散的条件都集中在某个基本图形中,建立起某种数量关系,进而使问题得以转化解决。图形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变化的、运动的观点来处理孤立的、离散的问题的思想,若能领会这种解题的思想实质,并能准确合理地使用,在解题中会收到奇效,也将有效地提高思维品质。
二、图形变换型问题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图形变换的问题学生早有接触,中考复习中也做了大量类似的题目,但老师和学生仍然存在很大的困惑,题目千变万化,学生难以突破,原因何在?
        教师本身对图形变换的思想方法理解不到位:大多数教师只停留在图形变换的定义,性质及简单的图形变换的作图或图形的欣赏层面上。图形变换包含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这一点为许多教师所忽视。若教师缺乏对图形变换的深入研究,则学生对这块知识的思想方法更是一块空白,导致在实践中看不到学生图形变换思想方法的能力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图形变换问题成了学生的一大难点。
        笔者以自己执教的《图形的全等变换》为例来谈一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掌握用全等变换思想构造全等去解决较难的几何问题
        (3)让学生经历活动、积累运用全等变换解决问题的经验
        2. 重难点
        重点:用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用全等变换思想构造全等解决教难的几何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回顾
        师:上一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图形全等变换的概念和性质,图象变换性质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生:变换前后图形之间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师:这些变换的性质有什么共性吗?
        生:变换前后图形全等,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师:怎样用好这些性质去解决问题呢?带着这个思考,我们一起复习用全等变换的性质解决问题。
        2.例题讲解
        例1  如图1,△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连接AD。
        
                图1
        问1:图中,由平移的性质可得到哪些结论?
        问2:△ABC的周长为16cm,平移的距离为2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______。
        问3:△ABC的面积为25,△ADG与△EFG的面积之比为4:9,则四边形CFDG的面积为_____。
        师:想一想平移变换的性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回顾平移的性质为问题2、3的顺利解决作铺垫。问题2:让学生体会应用平移的性质为解决几何问题带来的方便。平移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但不改变其形状、大小,通过平移将分散的线段转移到恰当的位置,让其具有更紧凑的位置关系或变换成更简单的基本图形,从而解决问题,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问题3应用了平移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以及平移的面积不变性,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练一练 如图2是一块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草地,在这草地上有纵横交错着的宽为c的两条小路没有种草,则草地面积为多少?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实际问题,此题实际要求的是四块草地的面积之和。单独求每块草地的面积显然是不现实的,通过平移变换将小路平移到长方形的边上(如图3),这样就将四块草地集中到一起且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可很容易求出草地面积。此题也是对平移的性质的巧妙运用,化散为整,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
        例2  矩形ABCD中,AB=3,BC=5,点E是AB上的点,沿CE翻折△BCE,B的对应点为B′,B′在AD上.
        (1)求BE的长;
        (2)连接BB′,交CE于点H,求EH的长;
        (3)F是BC的中点,G是CE上的动点,求△BFG周长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
    问题(1)是典型的折叠问题,运用了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形状大小不变,具体有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等)。根据这个性质,在不改变图形某些线段长短的情况下改变其位置,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用勾股定理来求解。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问题(2)需要用到轴对称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对称点的线段。以及解决折叠问题中线段长度的一般方法——勾股定理、面积法、相似。让学生体会一题多解所带来的解题乐趣。
    问题(3)典型的将军饮马问题,实则考查的是线段和最小问题,该问题可以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在探索最短路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变换的桥梁作用,感悟转化思想。通过三个问题的探究与思考,帮助学生寻找此类问题的突破口,掌握正确解题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利用图形变化中的不变量,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计意图:此类型题目需构造全等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获得解题经验:三条线段关系问题,需把三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线上或一个三角形中,要用到(构造)全等变换来实现这一转化。通过旋转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同一个特殊的图形,用特殊图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此外,对于旋转,要弄清楚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如何确定这三要素,需要学生认真审题,借助题目中同端点、等线段等已知条件来获得解题思路。
        3.小结
        问1:结合上面的例题,说一说全等变换的性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具体的作用有什么?
        问2:结合上面的例题,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数学新课教学是“画龙”,而复习则是“点睛”。复习课是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中,教师应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当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题目所隐含的数学内容的实质揭示出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实现思维的提升。
        五、教学反思
        图形的全等变换这部分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中考中的热点、难点。但相关的复习课中,教师们普遍关注通过变换进行解题研究,忽略或淡化了蕴含在图形变换背后的数学思想,如转化思想、不变量思想等。从而导致一堂复习课下来,收效甚微。那如何才能打破这一局面?
        1.通过图形变换,引导学生体验转化的解题思想
        “转化”是几何变换一个重要思想。这里的“转化”是指将图形进行变换,实现图形位置的转化,把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情形,使问题化难为易。它是一种以变化的、运动的观点来处理孤立的、离散问题的思想。
        例如,在几何问题解决中,常常需要搬动图形(角、线段、三角形等),来实现线段或角的位置的转化和重组,把原本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条线段或一个三角形中。比如旋转是搬动图形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当图形中有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时,更为旋转提供了方便。又比如将军饮马问题中,通过轴对称变换将直线同侧的线段转化为异侧,从而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识来解决。
        2.通过图形变换,引导学生发现“变中不变”规律
        “变中不变”是图形变换的基本思想之一,这里的“变”通常是指图形位置的改变,“不变”是指图形经过变换后不改变的性质和相关量,就是所谓的“不变量”思想。“变中不变”是我们研究动态问题的精髓。
        例如,在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具体指的是变换前后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面积、周长等不发生变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若是能在课前认真备课,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在课堂上适时点拨学生的思维,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定会有效提高课堂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