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万玲
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摘要:文章在研究过程中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练笔的积极作用为切入点,结合小学生学习特征与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导,从教学内容拓展、经典段落仿写、探究课文感情基调以及完善练笔评价四个方面,对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有效设计展开探究,以期能够有效增强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练笔
引言: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学生的语文必备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从文章材料中获取有效的知识信息,利用写作则可以进行准确的个人表达。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重要性的认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小练笔设计与教学,切实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练笔的积极作用
(一)强化教师学情掌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直观的体现是“文由心生”,即学生的写作是在既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感而发。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缺少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仅是让学生单一的朗读与背诵,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小练笔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后,学生可以将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文字化转变,让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与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
(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材料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编制的,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高度契合,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材料中的文章写作结构与方法还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思路的完善。教师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将阅读与小练笔结合,提升阅读训练的实际效果。小练笔在阅读教学模式下的运用能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经验,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使其在长期的练习中实现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练笔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要在阅读过程中强化与既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也要将知识经验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在读写结合的强化训练下,实现能力的发展。与传统的阅读教学对比来看,小练笔教学方式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有效的写作灵感,从而更好的掌握文章结构与主旨,在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设计
(一)以教材内容为拓展开展练笔
小学阶段课文内容为顺应小学生认知特点,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很多的阅读材料都会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力展现的空间,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当对这一情况加以利用,让学生进行创作性续写。以《一面五星红旗》教学为例,当教师讲解完成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老板想要用面包交换五星红旗”的情节时,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想?”然后以此为主题进行简短的小练笔。或是以《坐井观天》教学为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青蛙来到外面后的故事进行创作,以此强化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小练笔创作不仅可以以随堂笔记的形式开展,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主题性写作创作,当学习完某一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宜篇幅的续章创作,例如《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创作,以《我眼中的农村》为主题进行写作,这种小练笔的方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高度融合,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也会更强。
(二)模仿经典段落进行练笔
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必然要经历模仿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共有三百余篇课文材料,为学生的写作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当对教材资源加以有效利用,针对性的进行写作能力培养,以《翠鸟》教学为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以总分的写作方式进行描述,有序的对翠鸟的外观形象进行描写,并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深化了翠鸟的形象塑造,是十分经典的外貌描写片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对“鲜艳”一词进行探究,掌握“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等句子的生动后,梳理出科学的写作思路与顺序,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对其他动物进行观察,模仿翠鸟的外形描写进行创作,使学生在模仿中不断深化外貌描写的技巧,从而在其他形式的写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再如《柳树醒了》一文是这样的:“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呀,软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树呀,绿了……”这首诗分为五小节,分别写了春天里柳树的变化、小朋友的变化,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然后模仿这种句式说出来,写下来。笔者在听课中,曾听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创作出:“春风给小草唱歌,/唱着唱着,小草呀,发芽了。春雨和天空说悄悄话,说着说着,天气呀,暖了。”这可爱的诗句,这美好的想像,始于对佳句的模仿,由模到创,是习作的必由之路。
(三)结合课文感情基调开展练笔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文,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安排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
以《掌声》阅读教学为例,当学生们沉浸在英子自卑、担心、难过的情绪中、与英子感同身受时,笔者会让学生在书旁写下了“英子”的内心独白,一个个可怜的“英子”便跃然纸上了。有的学生写到:“我去还是不去?我真的矛盾呀!我害怕大家嘲笑我走路了样子,是呀,真的难看,我也不想这样,我真羡慕他们,可是,老师叫到我……我还是得去……要么……去吧,哪怕他们嘲笑。”这生动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便在这样的平台上诞生了。而在读到“英子讲完故事后,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再让学生写下:“我送给你掌声,是因为……”于是,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一段段温暖的情谊,从学生的手中流淌出来,让善良滋养了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我手写我口,我手抒我心”,这样的小练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学生对人生的体验,获得细腻的情愫,成就文学的素养。在感情基调培养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练笔方法的掌握,结合教学内容和写作主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加强对写作细节的掌控,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的展现出小练笔的价值。
(四)完善练笔评价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练笔进行及时评价,并搭建平台,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分享,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的评价,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或精彩创作,是学生的兴趣之源。教师可以直接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小练笔,也可以让学生诵读自己创作的精彩句段,让全班同学一同分享创作成果,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特别是对待在练笔中表现一般或稍差的学生,不能用过激地语言去评价,保护其练笔的热情,量变达到质变,相信其会实现个人的飞跃。
结语: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立足于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导,加强对小练笔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让学生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切实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读写能力与语文核心素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J]. 启迪与智慧:少年(下), 2020(2):56-56.
[2]梁悦民. 有效指导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究[J]. 少男少女, 2020, 004(003):31-32.
[3]盛根龙.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设计与价值[J]. 家庭生活指南,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