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实验,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李世春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项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因为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以小学生目前的思维认知基础来讲,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李世春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黄金洞乡石家坝小学  445614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项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因为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以小学生目前的思维认知基础来讲,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果教师单纯以灌输的方法进行讲授,还会给学生的兴趣激发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加强数学实验的科学开发与运用,并以此为支撑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实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前言:
        数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在当前的教育领域,能够呈现出显著的趣味效果。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授课期间,教师需要将基础知识进行合理转化,以数学实验为支撑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展示和分析,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有效地内化基础数学概念,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意识,并主动完成对数学任务的深入探索。
一、借助数学实验,优化课程导入
        在数学授课期间,导入是重要授课环节,也是影响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开端[1]。在此阶段,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需要针对导入形式进行创新。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趣味的数学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形成准确的认识,并通过彼此之间的有效互动,探索具体的实验规律,促使其对实验背后所具有的数学知识内涵和原理加深理解的。
        比如说,在小学阶段组织“三角形”授课期间,在课程导入阶段,为了让学生对该图形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则需要合理设置数学实验。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木棍拼接成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探索和思考三角形所具有的图形特征。同时,也可以设置自主探究实验,为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木棍,然后引导其根据自身对三角形的认知,进行图形自主拼接,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对三角形的边、角等特征加深认识。
二、将数学实验与情境创设有效结合
        在数学课讲授期间,情境创设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与逻辑意识具有着重要意义。为了保证所构建的情境更加直观,实现抽象知识的有效转化,教师需要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合理地融入数学实验,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环境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获得直观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良好的条件基础。也能够让学生在情境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具体的实验内容,规范实验流程,并以此为支撑,规范有序地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当中。


        比如说,在围绕“圆”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设置直观的动画情境,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自行车车轮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车轮的形状特点,并分析设置成圆形的意义。之后,设置趣味的数学实验,为学生准备纸壳和剪刀,在此基础上制作简易的自行车模型,让学生将车轮设置成正方形、椭圆形和圆形,然后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总结,从而让其对圆形所具有的数学特征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将数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数学所具有的生活化特征,并在实验开发与设计的过程中,积极融入生活化的思想观念。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发掘具体的数学现象和常识[2]。然后在此基础上设置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假设与探究,分析和总结相关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懂得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比如说,为了让学生对“千克与克”这部分的内容形成准确的认识,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置趣味的实验活动。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如称,引导学生就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进行称量,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千克与克之间的转化,让学生有效地内化基础知识,并对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形成准确的认识。
四、将数学实验运用在数学知识的拓展过程中
        在数学授课期间,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数学文化和知识,需要强调拓展与延伸环节的合理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有效融入数学实验,为学生构建综合性的学习活动[3]。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并加深对课程基础文化内涵的理解。
        比如说,在针对“正方体与长方体”组织教学期间,则合理设置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图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形展开,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两种图形在表面积与三视图方面所具有的特征。
结论:
        依前所述,在数学执教期间,教师需要重点关注数学实验合理开发,以此为支撑,为学生构建更为直观的数学课学习环境。在实验的支撑下,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加强情境创新设计,同时与生活实践与拓展延伸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基础的数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瑜.融入数学实验  发展核心素养——从小学数学实验“种子的发芽率”说起[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5):109-110+121.
[2]魏良田.探究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66.
[3]姜开金,陈云梅.创新实验器材  增添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趣味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