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彩霞
昌吉州第五中学 831100
摘要: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当前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计算中还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而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做到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拓展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及数学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对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深入探究,为今后的小学数学工作研究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拓展思维、
一、建立一个适合学习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到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对于知识及技巧的学习更加高效。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拓展以后,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及分析才能做到更加全面。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以后,教师与学生都可以保持最好的课堂状态,通过趣味性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明确学生的思考方向,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完全顺着老师提供的思路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独立掌握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同时在对于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的不断学习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与发掘,为同一道问题提供新的解题思路。而教师在课堂中也应该注意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避免出现只有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解,学生在台下互动性不强的现象发生。主动向学生进行提问,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对其进行表扬,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对其进行鼓励,让学生勇于答题,乐于答题,课堂气氛可以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涨的状态,让学生的学习永远处于一个高效状态。
二、创新教学工作中的流程及方法
教师要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改进与创新,例如采用情境教学法就可以结局当前教学工作中的很多难题,教师通过设计出一个合适的情境,将课本中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具象化的教学情景成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拓展的着力点。对于一项数学知识点来说,教师如果想要学生进行分析,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问,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就可以讲这种思想应用进教学中,告诉学生想要解决问题,解题条件就是必不可少的,将题中所给出的所有条件都找出来,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清楚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将一道大题拆分成无数个小题,通过小题的解决最终实现大题的解决。
同时对于学生的教学工作要体现出针对性,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关注到学生的兴趣方向,针对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收集他们的易错点跟难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有些学生是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差,一直在努力学习努力思考却不能有效改善学习状况与成绩,有些学生是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整天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不认真学习,还有学生天生思维能力较强,在课堂上就算整天嘻嘻哈哈也能凭借自身的先天条件取得一个不错的考试成绩,但是会给其他学生起到一个不好的表率作用,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效率。面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老师就要将这些情况重视起来,在课后对出现问题的同学进行沟通,仔细询问学生是否是生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在得知学生的问题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这件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保证学生学习能够稳步进行的首要前提就是学生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要将爱传递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教师不可以忽略心里教学的重要性,要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三、加强学生数字感知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就完全能够做到独立去进行数字逻辑的表达与思考,但是在表达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做到条理清晰与逻辑严谨,在解决这种问题中,教师就要积极组织学生对于不同题型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题后总结与反思,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尝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通过题后分析,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包含在数学核心素养之中,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而想要培养并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不断的学习与积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勇于发言。同时还要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教师还要做到发掘学生的优点,多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让整个课堂充满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
[1] 李锋云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中学生数理化 ( 教与学 ),2020(5):53.
[2] 陈邦强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 ,2020(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