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隐渐显,从虚向实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罗腾
[导读]
        罗腾
        浙江省慈溪市沧田实验学校   315326
        摘要:伴随着课堂的不断改革变化,小学数学课堂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学习要求,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寻找新的教育方法。采用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数学和图形之间的立体关系,这样在有效降低解题难度的同时提高了整体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策略
引言:
        在数学的课堂上用符号公式定义,这些推导过程大都与图形有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对图形的理解速度相较于传统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相对较快,老师在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对于自身的特点,以及对数学学科整体的规律实现文字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数形结合的思维要贯穿整个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理解知识。
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养成,用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发现数学知识,例如体重秤上的刻度就是数字,汽车运动起来的速度可以用数字来显示等等这样的生活常识,教育者利用这一知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实例带到数学中来,在对教材进行挖掘分析的时候把握透析的契机[1]。对于一些知识,例如倒数、百分数、百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百分数与折数乘数如何互换,纳税和利息等等这些相互中之间存在关系的问题,这对于数形结合在实际的数学问题中都有着很好的应用。
        在计算统计与概率的过程中,这方面的主要安排就是将生活实例结合起来,把数据计算与实际的情景相结合,并且像概率这一部分在教材中的讲解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图形将其列举出来。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抛出的问题时,不要急于纠正,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讲解,把数形结合这种新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当知识点讲解完成以后,再回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上,通过课本知识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检验,问题的答案自然会浮现出来,这样学生对于日后在解答问题时会更加轻松。面对问题不用操之过急,静下心来仔细阅读题目,从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抒情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1.在导入新课揭示新课时,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加以辅助
        数形结合不仅仅是数字和图形的结合,还可以是“以数铺形”,将两个方法都能熟练的掌握并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容易掌握,所以要让学生对于这种方法熟练并掌握,这样才能解决生活中以及课本知识上对于问题的解答。老师在课堂的讲述过程中不仅仅是辅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以便日后学生在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时,可以沿用之前的方法进行解答。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关于0的加减法,从这个知识点就可以设计一个小故事,老师对学生讲到,同学们今天如果遇到一个难题,你们愿不愿意帮老师一起解决?话音未落,学生肯定会质疑起来,纷纷议论,那么老师是什么问题呀?快说吧,老师便说既然同学们都如此的热情,那就请大家仔细的听,这时的教室肯定是一片安静,对于这种问题请同学们先进行交流,看能不能用以前所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老师边说边打开PPT对刚才的情景进行叙述同时列举出一些照片,方便学生思考这也是一节新课的引入,老师要从小故事出发,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用小故事把知识点带到课堂中,这样学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2.在故事的讲解中,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俗易懂。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小明带了80元去买围棋,商家告诉她一副象棋的价格是16元,一副跳棋的价格是12元而一副围棋则是象棋和跳棋价格总和的三倍,问小明带的钱够买围棋吗?教育者要带领着学生理清数字之间的关系,用图像的方法,象棋16元,跳棋12元,把两者的价格相加在乘三倍,就能算出问题答案,这样的方法从图片中就可以一目了然,应用数形结合的办法,不仅能将数学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把枯燥理论知识进行拆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更加轻松了,而且在数学思维的熏陶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会更有兴趣,尽量能做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成果。
        3.实践操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在课堂上如果能进行有效的实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会逐渐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小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从学生周围的生活情景出发,观察学生的动态,在实践中教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方法。
三、在应用题中应用属性结合的思想解答数学难题
        小学的学习是为了初中更好的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题目分值安排中,除了计算题以外,应用题也占有很大的分值。所以在现阶段,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整体的效率。由于学生的经历和知识储备能力有限,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借助数形结合的特征,在应用题的解答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而且这样的学习方法也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思维[2]。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解决问题逐渐深化,思考量增加。问题的出现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为之前从未见过此类题型,所以潜意识里会抵触这种题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应该多多鼓励学生,面对新题型不要畏惧,迎难而上,将所学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解答题型的过程中去。
结语:
        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有逻辑性的,所以如果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会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把数字和图形相结合,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方法对于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都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的转变观念,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高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汤波. 由隐渐显,从虚向实——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J]. 知识文库, 2018, 000(020):P.96-96.
[2].薛亚丽.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与应用[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1):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