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李欢
[导读] 随着年龄的发展,小学生对外界的认识逐渐深入,思想价值观念逐渐形成。
        李欢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新民小学  514799
        摘要:随着年龄的发展,小学生对外界的认识逐渐深入,思想价值观念逐渐形成。把握学生发展这一特点,小学班主任必须做好相关的德育教育指导工作,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一个阳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文章也将就班主任德育教育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这一身份展开研究,探析小学班主任应当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德育工作 实效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他强调要将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位,从孩子的根本入手,让良好道德长成参天大树。班主任作为落实开展德育教育的第一执行人,必须充分认识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要明晰自身职责,从如下角度入手,落实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发挥榜样艺术,示范、指引学生
        班主任是学生的指明灯、是学生的“镜子”。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直接教化功能,能够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参照。抓住这一关键,班主任应当参透“榜样示范法”这一德育教育方法,利用自身的教师魅力,成为学生的道德模范,从自身出发,做好良性示范,指引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
        如我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发现一些班级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早读时经常交头接耳或者偷偷睡觉。这样的学习态度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会导致一天学习无动力开展。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走到了学生中间。在早读时,我会比学生来得早一点,将我的工作放置在讲台上。孩子们在早读时,我会认真的工作、批改作业,时不时地观看一下孩子。当我采用这样的方式,我明显发现学生们被我所带动,大家慢慢的和我一样,开始积极的进行早读。同时我的出现,适当的对学生有着约束、监督作用,能够集合榜样示范与监督约束,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学习意识、道德行为发展做指引。
        二、建立良性环境,熏陶、感化学生
        班级环境具有隐性的德育教育作用。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校而居。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的特殊作用,通过建立一个充满道德气息的班级,熏陶、感化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在道德的气息下,实现正确价值观、正确行为的形成。
        我为了让班级充满道德气息,让积极的班风影响每一个学生。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我尤为重视环境建设。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张贴各种道德的名人名言,并且要求孩子们在自己的书桌上贴下一句名言警句,做学生的座右铭,时刻督促、引导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我和孩子们一同商定了班级的口号,每天早上会和孩子们一同大声喊三遍口号,开启新的一天生活与学习。孩子们充满积极、昂扬的姿态,道德形成自然会顺利。我还会在班级内建立“道德标兵”表扬墙,对每次评选的道德标兵进行名字展示。这样的班级环境,充满道德的气息,孩子们能够无形熏陶下形成良性道德意识,德育教育在环境辅助下也更深入。
        三、开展主题活动,教育、指导学生
        道德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心灵的唤醒。班主任应当通过开展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发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建立情感认知,这样德育教育才能够从主动层面被学生所接受。


        这里所说的主体活动,并非原有的班会讲授式,而关注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人公地位,力求让学生切身参与到德育活动中,通过眼、手、耳、口等多个感官的配合,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我会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主题活动,且会根据社会变化、学校主题,进行德育教育主题的确立。如在“后疫情时代”,疫情的一切仍然历历在目。我抓住“疫情”这一社会资源,开展了“参读疫情‘无字书’”德育活动。和学生们一起回忆疫情的点滴,去了解抗疫路上的禹禹前行者。挖掘疫情中的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法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抗疫再现”角色扮演、观看疫情纪录片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感受疫情之下的道德元素,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多元的活动作指导,实现有效德育教育。
        四、采用激励策略,激励、支持学生
        每一个学生,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明星。他们有自己独特而又耀眼的光芒,在黑夜之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班主任要学会去挖掘他们的光芒,给他们舞台绽放自己的光彩。即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妙用激励策略,激励、引导、支持、赞扬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确“何可为,何不可为”。
        激励策略,要求班主任以赞扬的眼光看待学生。当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举动时,要及时的夸奖学生,这是对学生行为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强化。
        我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发现辰辰小朋友,总是会自觉的捡起地上的垃圾、自觉的摆正他人的桌椅,虽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体现出他道德行为的高尚。于是,我在课前,专门就辰辰的行为表扬了辰辰,其他孩子们也通过辰辰看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大家一起为辰辰鼓励,辰辰红了脸却笑开了颜。
        在之后,我明显发现,班级内的各项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桌椅每次都是整整齐齐、黑板每天都干干净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了自觉的班级维护中,这是道德行为发展的表现,也是班主任激励策略有效落实的体现。
        五、利用沟通艺术,沟通、亲近学生
        萨姆沃尔顿提到“沟通是管理浓缩”。要想有效的教育学生,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沟通,讲究方式方法,讲究内容的合理选择。
        方式方法上,要求班主任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沟通方式,及时观察学生的变化,响应学生的需要,做出回应,成为学生的伙伴、亲人、导师;
        沟通内容上,班主任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理念,就学生的行为变化、家庭情况、学习状况进行筛选,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做内容的改变。确保沟通有效、贴合学生实际,这样的沟通才能够助力德育教育的落实。
        
结束语:
        总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必须参透上述管理艺术。只有在示范、感化、教育、激励、沟通学生中,学生才能够近距离接触教师、近距离接触道德,才能够在自觉与非自觉的状态下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才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俊容.小学班主任德育方法之我见[J].宁夏教育科研,2020(01):56-57.
[2]刘琳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百家作文指导,2020(04):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