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财
邵武市和平中心小学 354009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即要求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有效利用合作教学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基于合作学习形成“大众数学”,达到数学教育目的。文章深入分析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审视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且基于问题探究创新举措,将研究重点放在合作学习的应用上,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数学 合作学习 创新举措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方式、有效学习方式,在小学高年级课堂具有积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打破原有教学阻碍,实现数学教学创新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医学生合作发展、合作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
重点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该模式时,必须明确该模式本身的教学目标,基于此融合数学学科,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方向正确[1]。
(1)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数学技能;
(2)打造相对轻松、高效的数学环境,促使学生产生浓厚数学兴趣;
(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求异、创造、表达、实践等诸多能力;
(4)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主动学习习惯。
2、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
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说道:“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小学高年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合作能力和独立意识。有了清晰的学习方向,沟通、交流、思考等诸多能力相较于低年级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学生们所接触的数学知识也上升了一个新的难度。因此,在该阶段应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第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冲破数学学习难关,实现学生沟通、交流、合作、创新等数学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广大的空间[2];
第二,它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数学高年级课堂的教学模式。既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遵循“以人为本”,又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趣味教学,从而在合作学习的助力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第三,有效应用该教法,达到该教法的教学目的,能够契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对建构新式数学课堂也具有独特作用。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在落实开展合作学习时存在两大主体问题:
1、教师方面
(1)小组组建相对随意:就目前的小组合作而言,大部分教师为了达到合作的目的,会采用前后两排学生组合的方式。这样组合方式存在随意性,没有对学生进行搭配,过分注重形式,很容易降低合作成效;
(2)小组合作内容随意:并不是数学课堂上的诸多内容都适合合作探究,如在学习定理、公式等,促使学生合作探究只会造成时间的浪费,且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应用该教法时存在合作内容缺设计的现象,影响合作成效;
(3)小组合作评价单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的评价与激励,没有统一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在评价时要么表扬过分突出的学生、要么表扬成功的小组,却忽略了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无法发挥评价的积极主动性,降低了合作实效[3];
(4)教师合作指导随意:教师的合作指导存在随意性,在合作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调控、监督、总结作用,合作学习悬浮于表面,有效性不高;
2、学生方面
(1)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均衡: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知态度不够明确,且合作学习成为了优等生的舞台,其他的一些学生“袖手旁观”。
导致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无法得到共同发展;
(2)学生合作学习不主动,形式参与明显:学生们之间合作学习不够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形式化参与下也导致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创新研究
1、强化合作认识,改变学生合作学习态度
教师要注意改变学生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认识。要通过开展一节“话说合作学习”,或利用教学导入的方式。改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4]。突出强调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同时和学生一同分析上述提到的合作学习目标。这样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内心充满合作热火,学生们才能够以积极的姿态配合教师,投入合作学习。
2、建立实质小组,做好合作学习分组准备
数学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为让学生们在合作中认识,提高合作的实效性。数学教师先要做好第一步,即组建带有实质色彩的合作小组,为后续合作学习的深入推进做好准备工作。
第一,教师要注意在分配学生时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在搭配学生的能力、成绩等基础上,让学生们成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团体;
第二,教师要注意在分配时适当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要信任学生,倾听学生自由组合的意见,基于此适当调整小组合作成员;
第三,教师要选定合作群组的小组长、副组长。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划分自己在小组内的定位。如除了小组长、副组长,还有记录员、发言员等。或将副组长采取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小组的职责,驱动学生参与;
第四,合作学习的人数必须有所控制,一般为4-6人,这为最佳控制状态。
3、精选合作内容,利用合作突破学习难点
数学教师要精心筛选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遵循“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原则,
根据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做合理的设计,以利用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重点难点,进入数学世界。
第一,小学数学每一个数学广角以及综合数学讨论,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学五年级的“探索图形”、“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小学六年级的“确定起跑线”、“节约用水”、“数学广角——数与形”等;
第二,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可合作、可讨论问题。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为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教师可提出如下合作任务:通过分析比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找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进行讨论、研究、记录;如在学习“认识源”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在瓶体上,车轮做成圆形,行驶会变的方便?
4、完善合作评价,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评价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要建立科学、民主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有效合作学习、有效合作反思。在落实开展评价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协调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首先,要关注整个小组的发展。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互助能力,从整体的角度对学生们进行肯定,找寻问题;
其次,要关注每一个小组内部成员的变化。且要适当的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通过点拨、指导等方式,将每一个学生都带入到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适当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趣味,在有效评价之中引导每一个学生投入数学合作学习,实现自身能力发展。
结束语:
总之,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重要举措,它能够促使数学课堂走出原有灌输式教学的“怪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投入数学、真正热爱数学。上述文章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探析了目前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创新解决策略。开辟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新路径,值得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汪宝生.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J].江西教育,2020(12):49-50.
[2]任永华.浅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策略[J].学周刊,2020(21):23-24.
[3]康达.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和反思[J].科教文汇,2020(06):145-146.
[4]叶素莲.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文理导航,2019(23):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