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阶段如何激发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肖军
[导读] 各个学校都有体育后进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面对这些后进生,体育教师为此伤透了脑筋。
        肖军
        重庆市奉节师范附属小学   404600
        摘要:各个学校都有体育后进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面对这些后进生,体育教师为此伤透了脑筋。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对体育后进生如何转化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体育;后进生;体育教师;转化
        在学校进行过体育教学的老师都会感觉到,每个班级都有一定的体育后进生。所谓的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质弱,身体素质差,又不太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体育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与这部分学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而如何进行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体育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一)遗传因素、身体缺陷
        有些后进生由于受到父母的遗传,导致身体比较肥胖,或过于矮小,瘦弱等,导致体育成绩较低,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在运动中产生自卑,自弃的想法。一部分后进生是由于他们的身体机能,形态等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使得他们在体育练习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对有些高难度的体育项目无法体验。甚至有的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差,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身体素质好的同学而索性不练,从而使这些学生越来越怕锻炼。
        (二)错误引导、缺乏认识
        家长平时的娇生惯养,使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意识。甚至有的家长还认为体育运动是在浪费学习时间,以为锻炼体育对文化成绩有影响。在后进生的思想认识中,觉得体育课没有其他的课程那么重要,体育课可以不认真上也可以不上,课外更不会去自觉锻炼,他们对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根本不了解,从而导致失去锻炼的兴趣。
         二、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一)缺乏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
        由于自己身体因素的影响,对体育产生抵触的情绪,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锻炼,经常偷懒,这种不良的循环,让学生难以体会到体育运动的满足感。体育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有时是由于怕影响到升学才很不情愿地进行体育锻炼。认为上体育课偷偷懒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
        (二)不愿吃苦,意志薄弱
        体育后进生的意志品质一般都比较薄弱,缺乏毅力和勇气,担心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伤害。因此,对持续时间长,单调的项目(如中长跑)难以坚持,对难度稍大点的项目(如跳高)不敢进行尝试。有些学生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上体育课时怕苦怕累,不愿进行练习或很少练习。不听老师的布置安排。
        (三)缺少自信,性格内向
        和体育好生相比较,就会发现体育后进生大都具有内向和缺少自信的性格特征。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举足失措,不能充分展示自我。因此,在练习时经常会出现躲避的现象。这部分学生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出现退缩,不信任,不合群,对练习的惧怕,甚至出现敌视,不合作等不良行为。以上不良情绪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他们自制力较差。所以对体育也就越来越畏惧,从而失去信心。
         三、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方法
        (一)加强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人的思想意识决定着人的行为”。要转化体育后进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他们错误的观点以及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体育后进生多数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参与性,使之融入体育的锻炼中。心理学讲过:“认识是兴趣产生的依据,是提高自觉锻炼的内在动力,是行动的基础。”所以必须使他们明白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大脑的供血量,提高学习效率。正如清华大学曾提出的“8—1>8”的理论,其基本涵义是:在一天8小时的学习时间里面,抽出1小时用于体育锻炼,其学习效果将比8小时全部用于学习更好。反之,如果长期不参加体育锻炼,就会使体质下降而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学习。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育后进生要广泛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与爱好。如掷实心球时可以采用游戏比赛法来进行,首先把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四个小组相向而立,间隔十米,中间画一条20厘米的白灰線,让各小组成员手持1.5公斤的实心球掷准白灰线,掷中着得1分.最后以得分多着为胜。再如800米跑采用“目标成绩”闯关练习时,把目标成绩规定为4分钟,若小组的第一位跑了3分40秒,则第一位同学就为最后一位同学赢得了20秒时间,只要最后一位跑过终点的成绩没有超过4分20秒即算闯关成功,否则超过视为不过关。要求该小组重跑。如此每个学生都会很主动拼尽全力完成练习,好生会尽力争取更多的时间,后进生(不好意思拖累本组)也会努力跑完全程。这样不仅使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体育兴趣。
        (三)坚持三个优先原则,提高学生自信心
        1.课堂优先、降低标准
        上体育课时,教师讲解师范后,好生马上就能理解和完成动作,而后进生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对他们优先安排辅导,并在辅导过程中要有耐心,要细致,不指责。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
        2.比赛优先、激励表扬
        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难度较低的比赛或活动,这时教师则要先考虑安排后进生参加,特别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更要给予优先安排。让后进生能有机会去参加项目,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积极表现,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恰当的表扬,让孩子得到一定的信心,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更高一步的要求,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
         四、学校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一些最不该失却的东西:爱心、关怀、理解。我们在教育转化他们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用这些情感内容来填平师生之间的情感沟壑,我们要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是重新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了,帮助他们再次树立起自尊、自强和自信的心理品质。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不但在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要关爱他们。教育方法要得当,对他们要以鼓励为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对所犯错误要处理规范,千万不能急躁,严禁不恰当处罚。在学业方面可以分层次教学,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后进生,对后进生降低作业要求和考试要求,让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让他们的心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来,逐步增加作业量,使之慢慢赶上。课余时间要找这些学生谈心,交流各自的看法,听听他们的所思所想,达到相互信任,心灵相通。除此之外,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使师生在活动中彼此了解对方。总之,我们教育转化他们首先是理解他们,其次要抱有爱心来召唤他们,把他们从迷途中引领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让他们再次拥有蓝天和白云,这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周泽文.浅谈后进生转化[J].好家长,2018(33):101.
        [2]焦雨.高校体育后进生转化四法.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6).
        [3]郁建亚.大学体育后进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湖北体育科技,20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