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民族化倾向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王诗惠 张企博 闫沫竹
[导读] 纵观我国小学音乐教材,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新课改脚步的不断推进,民族音乐开始在小学教材当中篇幅逐渐增多。
        王诗惠  张企博  闫沫竹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纵观我国小学音乐教材,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新课改脚步的不断推进,民族音乐开始在小学教材当中篇幅逐渐增多。但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民族化倾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材民族化倾向的发展历程进行浅谈。

关键词:小学音乐 民族音乐 音乐教材
一、从民族音乐的探讨出发
        1956年,我国文化艺术界进入了新中国第一个历史活跃期,学术领域的争鸣辩论呈现出热烈活跃的局面。在当时的文化艺术界上,一个时代性的问题:为了建设新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的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被提了出来。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小学音乐课便展开了一场争论。针对如何处理民族艺术和西方艺术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民族特色的东西重要性就在于小学音乐中的传承,而民族音乐则是世界音乐的来源所在。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民主化倾向逐渐增加。当代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如果能够符合小学生周围的音乐环境,则会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效果,并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能力,反之则不能实施有效的小学音乐教育。
        比如世界三大音乐教育法之一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就是建立在民族民间音乐为教材的基础之上的。柯达伊认为:孩子们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不费力气,就能学会他们的语言。同样的道理,对于流传于民间的儿歌和朴素动人的民间音乐,由于乡土人情的亲切和地域优势而获得耳濡目染的机会,孩子们一定能非常容易的接受。日本的小学音乐教育就非常重视本土音乐。
        80年代至90年代末,更多的小学音乐研究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上。随着民族精神的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民族音乐教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的工作之中小学音乐教材也相应的开始体现出明显的民主化倾向。小学生是21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肩负着,振兴我国经济与文化的重任。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小学生的教育决定着我国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因此要让新世纪一代有用之才了解并热爱我国的民族文化音乐,在教材设置中这方面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小学音乐课程当中开始逐步出现了民族化乐曲。
        1988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提出了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小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体现民族性该大纲还规定了小学生学习民族音乐作品的要求和实数比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熟悉民族音乐并热爱民族音乐艺术。并且大纲还在技能训练部分增添了民歌和戏曲的曲词,这就是小学音乐课堂中将民族音乐教学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各地小学组织力量重新修订了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两大国家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首先通过国家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作为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材。
        1993年,人教版教材突出我国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并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该教材在歌曲、器乐曲、戏剧欣赏等环节都选择了不少我国优秀传统曲目及民族风格的创作曲目。如小学二年级《苏武牧羊》,《满江红》,四年级《花木兰》,五年级《二泉映月》、舞剧《宝莲灯》等等,教材还选编了《南泥湾》等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乡土气息的民族音乐,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并陶冶情操。
        1995年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提出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小学音乐教育。这一中心议题强调了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地位,并提倡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充分体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优势。民族音乐文化在这次会议中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倡导人们更多的关注小学音乐课程当中的民族音乐教学,不仅是教材中民族音乐数量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小学音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教育体系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建立包括中国音乐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价值观的中国音乐里面。
        这次会议的举行对我国小学音乐课程有了里程碑式的影响,进一步强调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积极的推动小学音乐教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视。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音乐教材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非常重视我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在该版中中国音乐的作品比例约为57.6%,半数以上。这直接反映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以贯彻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无疑为弘扬中国本土音乐文化,加强小学生对我国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化知识的认知与了解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但是同时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音乐作品在教材中的比例得到了充分的认定,可是民族民间音乐所占的形式确定人担忧。例如:在六年级的教材当中,民族音乐作品占到了60%,但是民族音乐作品却只是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并没有其他方式的呈现。因此,在当时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直到新课改之后才有所更新。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民族民间音乐的比例已经占据大多数并且形式很丰富。但我们回溯小学音乐课程当中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其十分艰辛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廖乃雄.《重唱——合唱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09.23-24.
        [3]王晓蓉.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7-7.
        [4]张会艳.浅谈儿童音乐教育特点及教学策略[M]基础教育论坛,2019(27):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