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何美玲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各个学科不仅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也迎接了更多的挑战。
        何美玲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各个学科不仅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也迎接了更多的挑战。如今高中地理的教学地位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越发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地理学科,不仅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基本功,同时还可以促进自身更加全面、完善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自我总结,也在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地理知识。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既继承了传统授课方式的内容,也可以有效展现教师的教学特色,吸引学生学习的氛围,同时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积极作用。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活动时,需要从现阶段的实际教学现状出发,构建出更符合学生发展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有效提问
        1.现阶段高中地理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上,课堂提问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位置,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意义。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对课堂提问教学活动的心得也更加深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具体的提问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来提出问题,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局限,对问题思考的依据是所学的知识点以及个人的认知,但这些问题如果从深度出发,发现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比如,答不上来或者答非所问,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地理学科的信心,从而产生抗拒感,产生的兴趣不浓厚或者觉得地理学科学习难度比较大,影响学习的效果以及教学质量。但在深度性不强的问题中,让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充分锻炼,过于平常的问题对学生缺乏挑战性,也难以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带来一定的隐患。其次,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也缺乏一定的重视。地理学科的开设不仅是锻炼学生基本功,侧重点在于如何正确的提升学生人地观念,学以致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梳理学习地理的必要性,难以让学生正视地理学科从而导致不良观念的形成而带来不利影响,在教学提问过程中如果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场景相关联,难以让学生轻松掌握学习,致使学生难以养成较好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在这一点上可以多采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具体实践的提问教学中,需要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能,做好地理教学不只是把知识点教于学生就可以了,同时还需要教师多去思考,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教学的策略分析
        (1)综合性的提问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突破。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得到教师的广泛重视。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中,与传统教学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的课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展现。而结合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层面进行思考,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例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活动中,旨在辅助学生认识太阳辐射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能量源,并可以从时空的角度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以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提出综合性的问题。如:除了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对地球还有什么其他的影响呢?太阳的能量是以什么方式射向地球呢?地球的公转与它有关联吗?地球自转受到太阳的影响是什么?把问题提出来之后让学生自行思考,可以组织小团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再进行分析总结,综合性问题的提出涉及到多方面的观点,同时也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进行串联形成推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消化,同时也加深印象,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从多方面出发,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与此同时也不断在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个人的主动性,团队协作的意识,以及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等。
        (2)循序渐进的提问加深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需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教学提问。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学习能力、智力发育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会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各有不同。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地理知识也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求颇高。在教学提问中,教师也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也可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效率。
        (3)结合生活展开提问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地理课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提问活动时,需要紧紧围绕地理学科的教材内容。同时,还需注重问题的趣味性与拓展性,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场景出发来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4)组织课余活动设计课程任务
        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多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课余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压力的释放,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目标需求的理解。课程任务不能过于死板,可以灵活多变,课余活动的设计主题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比较紧凑的,同时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所以教师在设计课程任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安排,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生作业效果,通过课余任务课程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管理以及自我管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提高学生自律和自信。
        总之,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身的教学观念、资源以及教学模式,才能更好构建出高效课堂。在地理提问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差异,也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不断优化自身的提问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朱清锋.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例[J].高考,2018.31(22):116-116
        [2] 雷寿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以“锋面气旋”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28(05):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