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辉
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 404000
摘要:初中班级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效度和班风、学风紧密相关。由于生物遗传、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初中生在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初中班级分层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突出学生分层管理的针对性,建立健全科学的保障体系,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关键词:初中生 个性差异 分层管理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班级管理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管理活动。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社会阅历不同等因素,初中生的个性千差万别,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如何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增强初中班级管理的效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成为新时代初中班级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初中生的个性差异
(一)个性及个性差异的含义
个性一直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重要热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认为,个性常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即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1]中国现代心理学家朱智贤把个性和人格联系起来,他认为这二者等同,提出:“个性,又称人格。指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他还认为个性包括心理特征、倾向性特征两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个性是指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是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
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心理活动中展现出的异于他人而又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心理特征差异和个性倾向性差异。具体来讲,心理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而个体倾向性差异则主要表现为个人的需要、兴趣、动机等方面。[3]
(二)初中生的个性差异
从入学年龄来看,我国在校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2至15周岁之间,而且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也就使得他们的个性尤为突出和鲜明。由于生物遗传、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这些初中生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个性。在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今天,其个性会更加显现。既然是个性,就是指每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具有各自的特征,或者说不同的个体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性。这些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理解、生活经验、性格、认知等方面。[4]
二、目前部分初中班级分层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家庭对学生的个性教育不够
在校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逆反期,他们在生理上、心理、思想和行为都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可以说,初中阶段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5]他们从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更为接近成人,地位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向他们提出要求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他们希望得到父母师长的承认和尊重,以及摆脱师长的约束,渴望独立。很多学生在家不服务父母管教,而很多家长把本该属于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推向学校。
(二)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
初中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配合。但是在部分学校,由于初中学生管理体制不健全,或者说是对初中生管理不够重视,对初中学生管理似乎只是班主任的责任,与其他任课老师关系不大。那些任课教师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有在自己上课期间管理学生上好课,而缺乏对学生长期的管理观念,更是缺乏从学生个性差异方面来教育和管理学生。
(三)教育与管理出现脱节现象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管理育人。但在部分初中班级的管理中,由于负责班级管理任务主要落在班主任的肩上,在实际工作中,除了班级的日常管理,还有很多临时性的、突发性的的工作占去班主任的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在对学生分层教育上就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造成教育效果不佳。管理和教育不能相互结合,出现了脱节现象,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没有达到初中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三、个性差异视阙下初中班级分层管理的路径探析
教育学理论表明,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体差异在不同个体中是普遍存在的。初中班级管理者只有承认这种个别差异的客观存在,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统筹学生群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规划个体,增强主体性意识,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6]采取有效的分层管理措施,进而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促进广大初中生健康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初中班级管理者要认识到学生是班级集体的主体,认识到他们的个性差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选择适宜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方式。初中班级管理者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才能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肯定学生的个性优势,才能调动其主动性。[7]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而不是单一的应用传统教育管理方法对学生实现强制性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8]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满足,在管理中得到了全面发展,他们就会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就会积极参与到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并在班集体中找到自信,得到快乐,同时在合作意识、实践能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9]
(二)突出学生分层管理的针对性
实现学生分层管理的针对性,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对班级每个成员进行认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统筹学生群体,精心规划个体,做到精准把握,坚持不同类别学生个性化,不同层次群体学生差异化、层次化。初中生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处事方式、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是对初中生分层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一前提明晰后,在此后的班级管理中就要根据这些差异,有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有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全面发展。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保障体系
初中班级分层管理要获得有效性需要有章可循,也就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多层次、多元的保障体系。
1.制订合理的考评体系。班级管理离不开考评体系。通过以访谈、问卷等方式对任课老师和学生交流,征求和收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达到统一认识,形成班级管理的考评体系,所形成的考评体系对全班成员适用,并作为本班的考评内容。
2.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亲自参入学校各个班级管理中。学校团委、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各司其职,以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各任课教师除了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还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育人的工作中。在班级管理过程,既要细节管理,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全覆盖,全过程,又要以生为本,突出人性化管理,坚持为学生服务,促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3.
[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25.
[3][7]左慧娟.个性差异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4]张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5]施得钊.试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J].文教资料,2019(17):158-159.
[6]张益民,张力凡.浅谈大学生分层管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5-48.
[8]焦建刚.浅析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考试周刊,2016(68):182-182.
[9]刘翁秀.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J].读写算(教师版),2016(5):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