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强
山东省济宁市第七中学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让人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桥梁,它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学习时不可或缺的方式。于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而言,不仅要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给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感受,知道学生的需求。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习生活中以及心里发展历程中,都需要班主任的悉心照顾,因此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非常重要。只有互相沟通,班主任才能理解到学生的所想所感,并对症下药,让学生在校园学习中无忧,感受学习的欢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沟通艺术;初中班主任,运用管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才能了解彼此,师生之间亦是如此,只有师生加强沟通,才不会让彼此有间隙,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如此一来,教师的管理工作就会开展地更加顺利。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对通过沟通让彼此能感受到心灵的满足感,让自身困境和悲伤得以被分担。在初中校园生活中,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也是接触最多的教师,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沟通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和谐美好。本文笔者就沟通艺术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做探究,总结沟通经验,寻找合适措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
一、主动沟通
初中学生心智正逐渐成熟,自尊心也随之增强,对于自身的不安,以及情绪的郁闷,学生往往会选择自行处理,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冲动,调节方式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走歪路。在这一背景下,班主任要定期主动找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可以依赖信任的人,从而倾听学生的诉求,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师生交流中,学生对校园的热情会得以加剧,教师的管理工作也会更为顺畅,这对师生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例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难题,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里变化特征,发现学生情绪波动以及不安时,要主动与学生单独沟通交流。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要主动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学生的想法,安慰学生的心绪,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要以朋友的身份,作为学生的倾听者,为学生保守秘密,给学生提供最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为舒适。
二、注重心态
初中生正是懵懂无知的时期,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不为人所理解的行为方式,这时教师要学会保持自身心态,与学生零距离进行心灵沟通。学生的自尊心较强,班主任在沟通时,不可说话过激,让学生感受到压力和不安,更不能对学生心灵进行打击,让学生缺乏自信心。而要推己及人,理解学生的行为,为学生分析行为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学生正视自身内心,分析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自我理解并及时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让学生的心理健康能被呵护培养。
例如:初中阶段学生多会出现早恋现象,这是所有初中学生的一大影响,早恋会导致很多学生学习一落千丈,甚至荒废自身的人生。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班主任不可强制制止学生,而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表示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想法,从而给学生分析未来的前景,让学生知道一段感情最美好的结局是互不影响,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暗示,会激发学生的保护欲,从而控制自身的行为与感情,将懵懂的恋爱之情放在心中,彼此鼓励共同努力。
三、掌握时间
2018年科学家就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间一事进行实验,通过实际行动证明,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间在10分钟最为合适,过度低于10分钟无法合理解决学生问题,过度超过10分钟,会让学生思维疲倦。因此,初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让学生的情绪和不愉快得以缓解,也不至于让学生有太大的压力。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要多赞美鼓励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自我怀疑,这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自在欢愉。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与同学发生矛盾,班主任在进行处理时,不可对学生进行过长时间的批评,这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加强。班主任要合理地把时间控制在10分钟,先询问事件的原因,然后倾听学生的自我理解,让学生内心的想法有机会表述。在理解学生的内心观点之后,班主任要找准矛盾点,合理调节矛盾,并让学生认识到彼此的错误,互相理解彼此的感受,从而是学生冰释前嫌,让学生拥有和谐的学习氛围。
结语:沟通交流是一门学问,师生间进行合理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彼此解除部分不必要的误会,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再者,通过沟通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进行地更顺畅,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渴望的是像朋友一样的班主任,班主任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给学生足够的沟通时间,让学生能倾诉自我,调节情绪,班主任才能调整班集体成员的步伐和行动,确保班级学习计划和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戴传文.沟通艺术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及实践策略[J].读写算,2019(29):48.
[2]闫晨虹.沟通艺术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0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