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来“作秀”--浅谈音乐课中学生们的表现欲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杨丹
[导读] 音乐,一个美丽的字眼,享受音乐使人心情愉悦,忘记烦恼。
        杨丹  
        浙江省慈溪市沧田实验学校  315326
        摘要:音乐,一个美丽的字眼,享受音乐使人心情愉悦,忘记烦恼。音乐也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音乐课堂也是小学生们的快乐源泉,学生们跟着老师学习简单的歌唱和基本的乐器演奏,但是后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来临,小学音乐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还明确表示出表现力在学习音乐中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出个人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美的享受。本文就从如何提高学生的表现力来重点展开论述,以期待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的在音乐课堂上去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艺。
关键词:音乐课、表现欲、作秀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艺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丰富的歌唱节目的增多,学生对于音乐课上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别热衷。因为音乐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再加上部分学生音乐基本功不扎实,对于乐谱理解认识不足,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更不愿意表现自己,甚至把音乐课当成“放松课”和“休息课”,给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兴趣和热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巧设情境和悬念,提高课堂效果和效率,让学生能够自主表现[1]。
一、目前音乐课堂的现状问题
        音乐课堂不仅是一个需要用心去学习的科目,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去表达自己的音乐才艺。因为音乐是一门非考试性的科目,所以大多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都不够,觉得音乐就是一门非常简单的唱歌课,教师也会认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只需要在每堂课上,抽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就是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事实上,这样并不能发挥出音乐这个学科的独特魅力,更是忽视了对学生敢于表现,勇于突破精神的培养。如此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还无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1]。
二、提高学生“作秀”表现力的具体措施
(一)丰富的课堂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有意义,让学生觉得有意思的课堂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音乐课是值得学习,值得去自我展现的。这样便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去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勇于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进一步也能逐渐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而此时老师在课堂中只是起到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要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生结成友好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音乐课堂中去,同时也要时时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变化,并及时调整,积极营造出一种接纳、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人教版上册音乐学习时,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都非常丰富,不仅仅只是唱歌,还有欣赏、演奏、音乐知识,活动等。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些模块,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和个性,将教学时间投入到有效的创造性活动中,因为这些活动能够影响、激励和鼓励学生去表现自己。也可以让学生做“小教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大胆地展示,学习一首新的歌曲不一定完全由老师一人来教授,可以让一些有很强学习唱歌能力的学生来担当主唱,老师则在一旁帮助即可,这样便给学生了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也使音乐课变得绚丽多彩。还有课上会碰到一些特别活跃调皮的学生,如果教师可以及时地创造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让这些孩子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完成表演,并给予认可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便是一次优秀的音乐教学。
(二)授课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材只是教学的基础,而不是全部。音乐课本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织课程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美[2]。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园地,它离不开社会,所以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会和现行的社会政治体制相交织,如果新时代的教师还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那么也就不能使音乐适应社会,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音乐永远成为一种高雅艺术,走不进学生的心里。
        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人教版下册音乐学习时,学生们刚度过快乐的新年寒假,在新年后的第一节课上,可以和学生一起听听新年音乐会的美妙旋律,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强劲力量。教师在学生走出音乐课堂后,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收获,不能什么都没学会,连音乐巨匠贝多芬都不知道,中国爱乐更不熟知,如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存在,那么这节音乐课必然是失败的。众所周知,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都非常好奇,往往喜欢身边流行的事物。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该避开,因为越是回避,学生的好奇心越大,兴趣也就越高。所以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些讨论和交流,共同去学习。在讲节奏的时候就是很好的切入点,教师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告诉学生“什么是摇滚乐”、“什么是爵士乐”,在节奏练习中,不仅可以运用节奏打击的训练,还可以引入欧美说唱,边做边唱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独特节奏感和奇妙的歌唱方法。同时这种贴近学生的教学模式也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吸收,促进学生表现力的提高。
三、音乐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音乐是一种艺术,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情操。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也会拥有一技之长,现在很多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一门技术,因为如今的社会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大,所以学习音乐不仅可以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以后的生活还是一个很好的帮助。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有益而无害的,只要加以引导和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乐意表现,会表现的才艺达人。
结语:
        由文章中的信息可以了解到,音乐知识由于单调、不易牢记,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活跃、敏捷和善于模仿的年龄特点,注意到小学生对表现的渴望,及时赞美学生,给予学生认可的微笑,这样都会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并为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兰.浅谈小学音乐课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J].课堂教学,2017(55)
[2]王智艳.我们一起来“作秀”-浅谈音乐课中学生的表现欲[J].新课程学习,2010(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