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翠华
娄底市特殊教育学校 湖南省娄底市 417000
摘要:智障儿童属于一类特殊人群,他们患有先天性脑部疾病,无法和正常孩子相比,需要通过与之对应的治疗并且对其进行特殊教育。以治疗和教育智障儿童为前提产生的蒙台梭利幼儿教学法,主要是对六岁以前的幼儿进行教育,在智障教育当中属于相当有效的教学法。文章针对蒙氏教学法当中的部分理念和实践,进一步阐述了其对于中度智障儿童以及轻度智障儿童教学方面产生的价值。
关键词:蒙台梭利;智障儿童;有效教学
一、蒙台梭利教学理念概述
蒙台梭利觉得,儿童本身具备学习的动力,以及对周边氛围进行学习和吸收的能力。所以儿童一出生就在逐步的进行摸索和学习。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不断熟悉,其探索的区域也在逐渐扩大。而在摸索过程当中得到的经验会逐渐被吸收并且成为以后开展更高层次的智能活动的前提。摸索当中获取的内心深处的正面感受,对于儿童进行接下来的摸索起到激励作用,并且因此而产生更大的热情和信心。
蒙台梭利教育法包含情感方面、行为方面、技巧方面、语言方面和道德方面等,儿童利用多种练习,处理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融入到新的氛围,懂得和别人接触;把握了自由和纪律、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整合。智障儿童也能够最终做到身心合一,即使是和健全儿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过,我们仍需朝着这样的教育方向努力。
二、蒙台梭利教学法在3-7岁学前智障儿童感官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1.感官教育
通过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感官教育,是指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外界刺激传输给大脑,再从大脑传输到感觉器官,促使幼儿形成知觉,并且让幼儿进一步对这方面形成理解和认知的过程。所以感官教育包含了针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展开的教育。
视觉内容的教育重点包含①对事物的大小和各类形状形成一定的认知。②对事物的色彩,利用色板的引导让幼儿掌握各种颜色。③事物的形状。引领幼儿了解多种图形。听觉内容的教育重点包含引领幼儿辨别掌握声音的高低、音色的变化等等,从而使幼儿具备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嗅觉内容的教育是引导儿童通过鼻子对气味进行辨认。味觉内容的教育是引领幼儿通过舌头感觉味道。触觉内容的教育涵盖皮肤的触感、对温度的感知、对触压的感知等等。
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感官进行认知要经过三个步骤,也就是三阶段教学法,从而让幼儿完完全全的掌握学习的内容。三阶段教学法指的是命名阶段、辨识阶段和发音阶段。一般情况下要利用两种或者超过两种物品加以比较才能展开。幼儿利用三阶段教学法学习之后,可以在大脑当中初步将词语和事物或者符号联系起来,并且有利于幼儿语言水平的提升。下面简单论述下感官教育当中的三阶段教学。
第一个阶段进行命名。这个阶段是为了形成物品或者符号和名称之间的关联。可以选取幼儿经常见到的各类物品。比如,为了让儿童更好地辨别大和小,可以给出一大一小两个杯子,将大杯子放在手中告诉幼儿:“这是大杯子。”重复几遍。然后将小杯子放在手中告诉幼儿:“这是小杯子。”重复几遍。操作当中的重点是让智障儿童将物品和名称联系起来。同样道理,如果是为了让幼儿辨别物品的高和矮、物品的颜色、数字等等,都要提前将与之对应的物品准备好,通过命名让孩子了解物品的名称。
第二个阶段是进行辨别。是为了让幼儿将多种类型的物品或者符号区别开来。这个时期也是对命名得到的学习效果的检验。告诉智障儿童去拿取大杯子,并且给其一个期待的眼神,如果他犹犹豫豫不知道从何下手,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始终不变的用同一个句子反复多说几遍,而不是亲自动手代其行事。直到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个阶段是进行发音。
是为了让幼儿自主说出物品或者符号的名称。智障儿童如果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杯子是大杯子,并且掌握了他的名称,可以将多种类似物品列举在儿童面前,然后拿起大杯子询问儿童,如果他能够清清楚楚地回答出这是大杯子,说明已经取得了效果。如果回答不上来,需要重复进行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的练习,直到能够说出正确答案为止,这样做也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进行上面这些方面的教育,看起来简单,不过对于这些智障儿童来说却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智障儿童在智力发育方面和健全儿童存在明显的不同,即使是简单的内容,有些时候也要利用超过健全儿童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做到。所以作为教师要从智障儿童的角度出发。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因为我们身为健全人无法有智障儿童同样的感受。另外,要依照各个层面的感官认知的发展和具体状况缓慢推进,绝不能过于急躁。再者,要谨记所有的步骤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前面的步骤是后面的铺垫,如果无法取得进展则需要重新进行前一个阶段的内容,一定要从儿童的具体掌握状况出发去展开教学。
2.日常生活教育
对儿童玩耍时进行观察能够看到,多数成年人往往过多的干涉于儿童的玩耍,蒙台梭利觉得儿童游戏和大人的休闲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可以利用平时生活展开对儿童基本技能和社交礼仪方面的教育。他所设置的课程内容,和传统教学教育进行的日常训练存在一定的差别。
平时生活当中展开的教育通常情况下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理能力。比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刷牙洗脸等等。另一个方面是简单家务。比如,收拾桌子、清扫地面等等。这类工作有利于儿童手眼协调、专心致志、有条不紊的独立完成工作。
动作训练有利于智障儿童各方面协调性能提升。简简单单的练习不过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要想精准完成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动作简单化,要不断关注智障儿童的行为和反应,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激励儿童不断重复某一个动作。对于动作不正确的也不能进行指责。蒙台梭利觉得手的运动能够促进手眼协调和大脑发育。
蒙台梭利平时进行的生活教育涵盖着数量众多的课程。其初级教学法不仅包含感官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还有文化教育,语言教育等多种内容,并且辅以众多的教具来完成。教师要充分了解智障儿童各种特征,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在儿童掌握了上一个操作步骤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内容。
三、结语
培智学校的教师只有充分的感悟到蒙台梭利的教学理念,才会在智障儿童行为不正确时不进行太多的批评或者干涉,才会根据智障儿童的个人偏好正确的引领儿童选取自己喜爱的活动,促使其独立能力提升,从而使其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热情、自主的融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高润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 读书文摘, 2015(09):P.156.
[2]刘晓东. 发现儿童,追随儿童——蒙台梭利诞辰150周年纪念[J].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05).
[3]张旭. 运用蒙台梭利理念构建3-15岁轻度至中度智障儿童的有效教学[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208-211.
作者简介:彭翠华(1984-02-10),女,汉族,籍贯:湖南省娄底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