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儿童原创绘画作品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8期   作者:罗丹
[导读]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罗丹
        重庆市沙坪坝区康居西城小学
        摘要: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解了一些课堂故事,以及如何去鼓励和保护孩子美术作品的原创性。如何走进儿童的世界,去感受儿童绘画的丰富多彩,并在愉快的学习中“名利”双收。
关键词:小学美术;儿童原创;绘画作品

一、鼓励原创,培养审美意识?
        原创作品,顾名思义就是儿童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和生活自己画出来的作品。那么儿童是否有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否是与生俱来的不用教的呢?的确是有的,并且是与生俱来的。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那一千个中的某一个。人各有志,即便是相同的眼睛看到的往往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一节课我给孩子们上《茂密的花》,在课堂实践时,有个孩子说:“老师,你看他画的花都是花苞,一点都不茂密。”我过去一看还真的全是花苞,但是我并不急着下定论,我走过去问到:“你画的是什么啊?”那孩子沉默了一会,小声的挤出来几个字:“他们是食人花,白天睡着了!”我再仔细一看才发现,边上还真的画了好多的“z”而且排列的还很有意思,多么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及时的表扬了这个孩子,还把他的画拿到投影仪下给全班看,虽然免不了有些许调皮的孩子捣乱,但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尽最大的尺度去鼓励他。后来他每次上课都把他的画拿来给我看,而且越画越好,所以我相信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画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这位画家在来的路上指明方向。
二、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体验原创性。
        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委会秘书长、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杨景芝教授在她的《儿童原创艺术引导》一书中指出:美术教学的原则应该是:
        (一)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选择能激发美感和想象力的题材内容进行艺术活动;
        (二)用多学科文化知识和视觉艺术形式,通过直观教学打开创作思路,唤醒表现欲望;
        (三)师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帮助儿童发展艺术能力;
        (四)紧密结合儿童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特征,鼓励儿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认识和总结造型规律,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五)重视艺术个性的发展,为儿童创造多元发展空间,使不同儿童都能感受艺术活动的愉悦,从而使儿童通过艺术活动舒展心绪、修身养性、意趣高雅、创新进取,在智力、情感、人格素养诸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儿童绘画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的条条款款。它不是数字有1、2、3、亦不是文字,有横撇竖捺。所以在课堂上我总喜欢让他们自由表达,但却又怕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给他们示范,但却又怕他们掉到我绘画的小框框里,画与不画总是一件很难抉择的事情。在学习《节日的装饰》时,恰逢圣诞节当天。我给他们画了一颗圣诞树,剩下的内容我想让他们自己继续,看可以变出些啥模样。在巡视时,我奇迹的发现有个孩子居然自己画出了圣诞老人。虽然线条有些许颤抖,但大体是有趣的。我让他上黑板去画下来给全班孩子看看,他扭扭捏捏总不好意思。我也只好作罢,索性把画投影了出来。课堂顿时“哇”声一片。从此同学们对这个孩子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很多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索然无味,包括画画,当你慢慢长大可以随手画出各种动物,各种人物。然而孩提时代的那份惊奇感却早已不复存在了。这也是为什么儿童画有很大的不可复制性,即使是画同一个东西,不同年纪的人画出来的画也会是不一样的感觉。所以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画,这是属于他们特有的表达方式。
三、充分挖掘有利教学的各种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绘画的原创性
        国内研究表明:一般儿童在两岁左右就开始涂鸦,他们会选择一些符号表示个人的认识。这个时候的儿童会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确不用教或教不会。有人曾对世界各国儿童的涂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他们所处的生活坏境和地域不同,但是选择的符号却都十分相似,大多是简单的线条和形状。由此可以看出,童年早期所表现的图像符号具有普遍的原创性。
        儿童画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在这个奇妙的课堂上离不开各种有趣的传授方式、小品、动画、游戏,所有可以带动课堂氛围的都应该被认可。在学习《爬升玩具》时,我讲授10分钟后决定让孩子们自己试一试,他们大多很喜欢也在很高兴的做着,但速度却不尽如人意。20分钟过去了卓有成效的小组还是不多,这下我急了。不仅仅是因为课堂进度远远落后,重点是孩子们的东西还没有做出来。看不见东西他们就没有了成就感,没有了积极性。于是,我想了一个法子,让先做好的小组先玩起来,这样其他小组看到了也就急起来了。有比较才有竞争,他们还真的就快起来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赛之后,美丽的小蝴蝶在教室里到处飞舞起来,爬升玩具大家都玩的挺高兴的。
        要解决教学与儿童原创之间的矛盾,首先必须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克服艺术表现和艺术感受分离、美术知识技能和艺术想象与创造分离的弊端,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儿童喜爱艺术。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而不是某种整齐划一的知识技能。儿童原创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绘画活动,而是社会认知、生活实践、美术等多种经验的积累与相互补充,应该是家长、教师、幼儿的共同参与,是各种不同艺术表现方法的体现,是以丰富孩子的感情、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为基本出发点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景芝.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 杨景芝.《儿童原创艺术研究》 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8(中国儿童原创艺术研究系丛书)
   [3] 翁英倩. 《剑南文学(下半月)》 , 2013 (9) :382-3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