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子严
伊春市伊美区第六中学 黑龙江伊春 153000
摘 要:现如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绝大多数的中学科目都将目光聚焦在学科核心素养上,这一标准迅速成为国家新提出的对人才的新型评判标准,强调个人应当具备的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实践能力,中学课程中教师应当迅速转化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对于中学历史科目来说,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分外重要,本
文主要讨论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关键词:初中教学;核心素养;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证兴衰并不是一句空话,基于历史教训能够带给现代人许许多多的启发,不可否认的是历史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比重很低,学校和学生没能给予这门课应有的重视和尊重,甚至部分历史老师对待自己的历史课也过于随意,他们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全盘灌输,仅仅希望学生能够回答出考卷上的问题,教学质量也因此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本文强烈建议学校和教师都重视历史学科,并将这种思想向学生传达,师生共同努力贯彻培养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这个目的。
一、从内涵入手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式
前文提过对于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各方首先需达成的共识是转变传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思路,改变以考试为主要目的,以了解历史事实为基本要求的教学方式,从生活现象入手,真正将历史融入学生的生活,在循序渐进的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其次,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多地不在教师的一味讲解,反而更需要学生自己的体悟,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是一种非常好的思路,教师将学生摆在同等地位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体会,其效果比教师干巴巴的灌输要高效和有用许多。
1、如何利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
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基础和规律。那么,在中学历史学习中,碰到的许多历史事件并非单薄的某时某地发生什么事,学生需要将这些事件置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大背景之中,不盲目片面地判断某些事情的好坏,应当注重思考,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须知许多事情并非只有好或是坏这样极端的评价,多从不同的几个方向入手有助于正确了解某个事件的出现原因,并且引申到现代的许多现象上,这样的学习方法除了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外,也是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式。
2、如何从历史解释学习历史
严格意义上来说,历史解释应当同时具备史料的佐证和个人对史料的理解和解释。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去认识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认识方式,因为这是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取向从而形成的分析结果与价值意义。从历史解释的定义中不难判断出这并非浅显直观对历史的简单还原,而是涉及个人的独特见解,这样得出的见解一般囊括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导向。因为是个人对史料的解释和理解,因此每个人得到的解释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基于自己清楚理智分析后得到的结果,进而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学习历史但不局限于历史,通过历史教训更好地过好自己的现实生活。
我们常常说学习历史,并不是纠结于历史本身,而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生活,这是教师需要真正传达给学生的,也是课标改革的目的所在。
以秦始皇为例,千古一帝的称号绝不是虚言,作为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规范文字、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可谓是功业出众,但与此同时,他又做过焚书坑儒这样遏制思想发展的事情,相信不同的人对秦始皇的评价都不会相同,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学生也不会例外,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以史为鉴,将历史理解中体悟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3、如何在历史学习中进行历史价值观的培养与感悟
历史价值观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作为一种历史观念,所探讨的问题范围广泛,从历史发展的动力或决定因素到人类历史的发生、发展甚至衰亡这样的问题均有所解答。中学生并不需要解释这些,中学历史中探讨的主体还是历史发展的道路及其发展趋势、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具体且现实的问题。这表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出更多的史料和不同角度的评价,为学生进行历史认识和历史解释拓宽视野,帮助学生训练自己对史料的处理能力,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历史价值观。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为学生灌输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进行从旁辅助,并对一些历史观点进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更加完整和深刻。
二、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1、历史地图的运用
众所周知,作为历史教材最好的补充材料,历史地图能够有力地展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中学历史对学生的要求也涵盖了历史地图的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空间概念,把控空间方位。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可以提供给学生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域的历史地图或同一时期该地域不同方面(主题内容)的地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甚至可以带领学生一同进行历史地图的绘制,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较具规律性的内容,相信学生能够结合地理位置和历史史实更好地理解与探究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方面的问题,包括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他们进行的各种选择有所理解感悟,并且能够运用到日后的为人处世之中。
2、情感体验的增强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其实也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将体验与感悟内容内化为品格,外化为行为的过程,那么情感体验的增强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价值观的本质其实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有责任将这一部分的内容纳入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或是播放历史纪录片的相关片段帮助学生加强这一方面的情感体验。教学本来就不应当是枯燥乏味的灌输知识,更不应该只有学生在题海中挣扎沉浮,学生学习所得到的知识应当有利于拓宽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更好的发展。中学历史教育是一种基于知识教导的素质教育,是全面提升人本身的品格的一种有利方式,不该被埋没在枯燥的教学方式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情感体验作为人生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既然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些许的帮助,教师为何还要忽视课堂中的情感教学?需要多次强调的是,对于中学教师和学生来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育人而非考试,学校和教师不应当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历史学习要遵循历史的特性,初中历史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启蒙课,要求学生学会划分历史阶段,收集、查阅不同的文献和影视资料,梳理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材料和书籍的论述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结合史论,从来源、性质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争取能够全面阐释自己所提出的历史问题。同时,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授人以渔,改变过去僵硬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主题班会、小组讨论、专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世彪.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旬,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