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7期   作者:覃平
[导读]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创新,在高中阶段的音乐授课过
        覃平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  重庆云阳4045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创新,在高中阶段的音乐授课过程中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形式愈加多元化的今天,音乐欣赏课不仅实现了演奏、歌唱、乐理知识等教学的推进,同时更是为丰富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与乐趣提供了重要保障。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要素,新课改下的合唱教学优化更是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每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必须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对每一名学生的自我展示、合唱乐理养成以及团队精神延伸,来取得更加优良的合唱效果而努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合唱教学;优化策略
        一、合唱曲目排练准备优化策略
1.合理选择合唱曲目作品。高中生是一类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每天都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使得他们开展合唱曲目排练的时间不是很充裕,一般每周进行一次合唱曲目排练,且每次排练时间控制在1h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升合唱曲目排练的效果,教师就需要合理地选择合唱曲目,力求可以增加曲目的通俗化特性,避免选择专业性过强或难度比较大的合唱曲目,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合唱曲目作品。除了立足于高中音乐基础教材外,还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当下高中生比较喜欢的合唱曲目,借此来激发他们合唱的兴趣。例如,当下高中生比较喜欢《菊花台》这首周杰伦的歌曲,所以教师可以将其进行适当改编,如改编成四分之四拍的合唱曲目作品,且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构成,这样可以更加适宜高中生进行演唱。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音准、音色的训练,重点做好分声部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这首合唱曲目的合唱训练任务。
2.做好案头准备工作。在合唱曲目排练期间,指挥占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应该将其简单看成是合唱之前的“打拍子”或者“稳节奏”的作用。实际上,合唱中的案头、排练与演出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所以强化案头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恰当的合唱曲目后,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合唱能力以及合唱曲目排练时间等,对每次合唱曲目排练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同时进行相应的指挥,在开展合唱曲目排练前要对整体和声音响以及各声部的旋律进行深入学习,确保可以掌握其中的重难点,并相应地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来确保后续合唱曲目排练有序开展,避免因为指挥失误而耽误合唱曲目排练效果,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简化曲谱,尽可能节省高中生识读合唱曲目乐谱的时间。此外,在确定好合唱曲目后,教师要负责安排钢琴伴奏的学生及时进行练习,确保可以提前了解合唱曲目作品的处理要求,使他们的伴奏可以真正服务后续的合唱曲目排练与表演。
        二、合唱曲目排练过程优化策略
1.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参加合唱排练的学生一般对音乐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但是反复开展合唱排练的过程比较枯燥,尤其是在合唱作品正式成型前需要频繁开展磨合排练训练,加上许多高中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排练的时候可能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却仅仅学习了一小片段,这种合唱曲目排练情况使得许多高中生失去了参与合唱训练的兴趣,进而会影响合唱排练效果。基于此,教师要注意从合唱兴趣的激发入手,采取恰当的方法与手段,避免学生在开展合唱曲目排练期间失去学习兴趣。
2.科学安排合唱排练内容。高中生合唱曲目排练时间有限,必须要珍惜每一次排练机会,所以教师在开展合唱排练期间,如果没有考虑周全,那么会对合唱曲目的排练效果与进度产生影响。在实际的合唱曲目排练前,离不开气息控制训练和发声训练,但是教师必须要注意打破单一的训练模式。比如,在开展气息练习中,教师可以集中训练同种风格的合唱作品,如在对《保卫黄河》这个曲目进行排练期间,教师可以相应地侧重跳音的气息训练,期间要合理地加入一些旋律变换,借此来为后续的合唱曲目排练做好准备;在发声练习期间,教师可以选择待排练合唱曲目中的一些重点乐句,引导学生用元音唱或开展转调训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旋律及其歌唱特征,这也可以为后续合唱曲目排练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开展合唱训练期间,教师可以将合唱曲目划分成若干段落,着重训练那些重点或有难度的乐曲段落,确保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合唱曲目的排练要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合唱排练期间,教师要注意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对合唱曲目作品的音乐内涵进行展现。比如,要注意增强合唱作品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同时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聆听的习惯,做好合唱中力度和速度控制,这样才能增强合唱排练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三、合唱曲目排练评价优化策略
在合唱曲目排练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全体学生及时开展曲目排练活动评价与反思,确保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合唱曲目排练的有效性。对于音乐教师而言,要反思自己最初制定的“理想”合唱曲目排练方案的实际实施效果和预想实施效果之间的联系性,并对实施方案进行仔细分析,明确曲目排练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修改和调整原有的曲目排练方案,确保后续合唱曲目排练的时候可以扬长补短。而对于参与合唱曲目排练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排练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要引导全体合唱队员积极参与到合唱曲目排练中来,借此来增强学生参与合唱排练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音乐审美意识和合唱素养培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始终依照新课程目标对合唱教学提出的各项要求和规定,明确合唱排练的重要目标,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如此一来,就可以从整体上对合唱教学进行优化,这将会对提升高中音乐课程合唱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程目标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指出要提升合唱排练的有效性。在平时的高中合唱曲目排练中,音乐教师要立足于合唱教学的整个流程,将合唱教学优化理念渗透于曲目作品合唱排练的前、中、后等整个流程,开展专项合唱排练训练,确保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莫模江.新课改下高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探讨[J].戏剧之家,2019(23):163-164.
[2]袁萍.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J].黄河之声,2019(04):106.
[3]张思斌.浅谈新课改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5(01):160+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