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一名音乐老师与学生们的故事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7期   作者:刘银芳
[导读] 做老师真的是不容易。当我们意识到不容易时,才愿意多付出。
        刘银芳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  山东滨州 ?256600
        做老师真的是不容易。当我们意识到不容易时,才愿意多付出。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
        在与孩子们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在成长,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爱。
        教师一定要用爱心正视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社会文化氛围,所造成的这种差异。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讲究方法,巧妙的帮助有错误的学生,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方向。
        回味这些年走过的教育路程,朵朵浪花,触动着我的心灵。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在教育着学生,学生也在改变着我们。在与孩子们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在成长,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爱。有人说,和孩子交流时,要把自己调整到孩子的频率上,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产生能量共振,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学生们真的需要老师关心,需要细心的爱,只要我们多多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体验他的感受,那你就会发现爱心会悄悄地生长,像甘露一般滋润着彼此的心灵,同时也潮湿了自己的心田。老师的一份真诚的关爱,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难得的信任,都会让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同时也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成功。
?    我和孩子们每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在一个个故事中我深深领悟到责任、付出、理解与爱所带给我的启示:通过研究在我们每天循环往复的教学中开辟新的领域,领略新鲜事物,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获得发展的满足感。成为更具人格魅力的人,从而获得被尊重的荣誉感。当我们对某一问题困惑不已时,精心沉淀自己会给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社会文化氛围,所造成的这种差异。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当市区的孩子逐个被送入音乐、器乐培训中心的同时。农村的孩子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好奇、好动、好胜、好玩的天性逐渐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出来。而我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孩子。面对他们一双双热情求知的眼睛,身为音乐教师心里感慨很多。认识差异、正视差异,应该是我首先应该想到的,我必须面对现实。清楚地知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的唱一唱、跳一跳、动一动有多重要。而能够让这群孩子去感受、理解,创造和表现音乐有重要。
        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最大的差别就是农村孩子不敢也不愿动,要么就乱动。每个班里找不出几个音乐感觉好的孩子。上音乐课时没有活跃的气氛。他们胆小、怕羞,没有自信。原来教完歌曲后,请他们上台来演唱时,居然没有人举手。有一次上课,有同学主动举手说:“老师我会唱了。”我喜出望外,立即让他演唱,可他一句也没唱对,而且没有节奏的乱动。当时我心情复杂,有些哭笑不得,对于这些我心里非常难过。从那时起自己也不断想该怎么去改变这一切。研究我该怎样面对,正视这种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社会文化氛围,所造成的这种差异。

以后再上课,我尝试着每次范唱,尽量把感情或强弱对比表现得夸张些。直接走进学生中间,面对面,用夸张的动作,鼓励的眼神,有时甚至直接拖起一个个学生让他和我一起演唱。尽最大力量去感染学生。学生对此举动非常新奇,开始投入的模仿,这是一个好现象。于是我因势利导:让我们一起来边唱边做动作,跟着老师动也可以,如果能自己想出来更好,说罢便自己先动起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第一次,学生便渐渐的放开了胆,逐渐敢动敢唱了。久而久之,学生们唱、动已经养成了习惯,也渐渐愿意表现自己了。所以说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即找不到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不要轻易用语言伤害学生原本渴求上进的心,要用爱心相信每个孩子自身都有特定的潜能。鼓励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我们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我们只要在某个阶段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的成功。
        新课改理念下,强调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巧妙的帮助有错误的学生,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方向。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学生的心灵,体会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是受老师尊重的,老师是爱他的。学生也会在内心深处有所改变,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向上。记得有一次上课,我还没有踏进教室的门,一位女生哭着跑了出来说她的竖笛不见了,一定是高海洋拿了,他没有买。这个同学很调皮,经常捣乱,我说,“先别哭,更不能乱猜。”我回到教室,用眼睛看了一下每个同学。当看到高海洋时,从他的眼神、表情,我就明白了。我不动声色的对那位女生说“来,先用老师的。”下课后,我让高海洋把电脑给我送回办公室。我和声问他,“是不是你拿的?可能你出于某种原因,才这样做。可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他满脸通红低头不语,我拍了拍他的头说“老师这只送给你了”。又告诉他,“把同学那只拿来给我,老师来帮你解决这件事。”后来,我对全班同学说:“高海洋那只竖笛是他自己的。”我又给那位女同学了一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若是在以前,我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质问他,狠狠批评,可这次我没有。以后再上这个班的课,高海洋既认真又听话,看我的眼神既崇拜又感激。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装在心里。在老师同学眼里,他已不是那个爱捣乱的孩子了。我想大概是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的那个秘密改变了他。我为自己这个做法感到欣慰。孩子的心是非常脆弱,而且非常美好,即使他有时错了,也应该讲究方法去帮助他,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可能会失去一个好孩子。反之,则可能成就一个将来有作为的好孩子。要相信他一定是一个好孩子。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教育也因此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教师,就好比是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撒一颗颗美好种子的人。教师要时刻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孩子打开心灵的窗户。做老师真的是不容易。当你意识到不容易时,才会愿意多付出。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性的时候,但孩子们却给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及眼光率真,视角独特。所以我们一定要放慢脚步,抛弃一些主观的想法,从没完没了的的生活里跳出来,陪他们静静地体味生活,倾听内心的声音。那么最后成就的就是我们。所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灰心,往往是最后一把钥匙才能打开锁。尤其教育孩子时,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孩子。
        我满怀欣喜,憧憬着未来的事业之路。不是所有有价值的人生都是轰轰烈烈的。和那么多的同事一起研究,学习、探讨,和那么多学生共享美好课堂,不亦乐乎的生活着。纵然不惊心动魄,也润物无声,但欣然自得,毫无怨言。无论时光如何交替,让真诚永远。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让宽容永远。无论快乐还是忧伤,让爱相伴。最后,祝福天下所有教育工作者平安健康,幸福永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