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祥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中心学校 663708
摘要:美术在小学教育中处于一个比较边缘化的学科。小学美术教学旨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致力于培育学生探索美术世界和交流美术感悟的能力。教学模式日新月异,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形势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就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
引言:小学美术是国家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然而,多年以来,美术课程在学校的"小三门"中的地位并未得到彻底改观。社会各界缺乏重视,小学美术课程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美术教育愈发得到重视,学生们在美术的课堂上不紧学会绘画,还通过绘画提高探索美术世界和交流美术感悟的能力。
一、教师要做好家长教育思想革新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除了教师就是父母了。因此,家长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试想,假如学生家长都不能认同美术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之一这一思想,那教育革新工作又怎么进行呢?所以,要想进行课堂教育模式的革新,首先就要从家长这里入手,对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一次全面的革新。保证每一个家长都能意识到,小学美术,也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不可落下。只有家长的思想都认同了,才会全力支持小学美术的工作,教师的工作才会因为家长的支持顺利。现在的父母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还拥有良好的经济实力。为了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都是铆足了劲在学生的课外生活上安排了艺术班,国画、素描、水彩班一个接着一个上,不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艺术的美好,还让他们在课余时间里拓展眼界,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1]
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过去,由于科技还不够发达,传统的教学手段只由教师通过书籍等纸质的媒介来获取信息,知识更新速度缓慢,教师无法迅速获取更多更新的教案和教学方式,课堂单调乏味。例如,在现在信息爆炸式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师现在可以通过电脑等电子产品在网络中寻找最优化最有趣的教育方式。教学形式不再是单一的、无趣的。充分依靠先进的电子产品以及爆炸式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教师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比如,现在的老师上课可以通过互联网、投影设备甚至3D技术让学生们看到史前恐龙,活化石等以前只出现在书本上的图画,这样,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立体的感知到艺术的存在,这让美术更加的形象生动,深入人心。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拥有强烈好奇心的年纪,新奇有趣的事物一般都能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自主合作的引导过于刻板,很有可能达不到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最后可能会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从而不单造成学生没能通过学习美术形成对提高探索美术世界和交流美术感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也是个不小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学生合作的环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人而异,积极创新,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和同学交流合作,形成新的作品。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多加引导,借鉴网络上,书本上优秀的有成效的方式方法来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不抗拒甚至喜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现新世界。 [2]
三、教师要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的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自主性较低首先是教师在互动设计方面可能存在着专业性不足,游戏趣味性低等问题导致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不强。大部分的学生属于被动式参与课堂互动。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没有接触过课堂互动这一环节,学生对陌生事物的接纳性不强,导致学生不习惯课堂互动的方式;二是教师的原因,比如:互动环节的设置难度过高或者过低等这些都不利于调动学生课堂互动合作的自主性。三是部分家长对小学美术重视程度较低,间接降低了学生户主合作的自主性。知识比较枯燥难理解,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欲望不高。
想要学好美术,最基本的就是发现生活中的美。所以,仅仅只是光是简单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世界、发现世界,学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想法去看待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是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还需要适当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美术的学习,需要生活中的素材的不断收集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在体验生活中获取灵感和心得。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鉴于他们的年纪尚轻,生活阅历较少,理解能力也相对有限,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学生们自己是很难提高理解能力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的眼光。所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深入大自然,切身领会比上课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们对于美好事物理解和想象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更是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课堂上,还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指导学生们对自己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们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可以非常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之后以后,对大自然甚至对世界探索的好奇心更加强烈,更愿意主动地去分享去合作。[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需要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还要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不单理解课本还要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走进自然。
参考文献:
[1]卢英梅.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学周刊,2020(34):53-54.
[2]梁帆帆.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48.
[3]吕小蕉.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写算,2020(2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