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7期   作者:陈晓辉
[导读] 在时代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事业进步中
        陈晓辉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六中学,153000
        摘要:在时代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事业进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各个学科中不断深入。生物学科的学习是每个学生不可缺少的教育路径,因此生物作为初中教育中教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学生通过对生物研究的基础知识,掌握实践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所以如何能更好地组织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是当下生物教师关注和思考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课堂;研究
        引言
        教师在进行生物学科知识内容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将学科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思考能力,加强其思想情感等个人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当前初中生物课程核心素养提出:义务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为了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要与我国当前教学发展理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
        2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物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创造适合学生对认知生命、认知生活知识的教学核心素养。学生将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吸收与内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动态性,让学生明白生物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引导学生拥有自主创新探索科学的精神,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错误地将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做题的时间上,没有利用准确的时间做出实际知识的运用,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对生物知识的综合实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无法从实践中实现,降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导致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不够理想。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源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及意识,引导学生寻找探索生活的未知,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转化成属于自己运用的能力。
        3基于核心素养下加强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3.1合理运用资源,启发学生的生命观
        生物学中的生命概念是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和相互关系或特征的抽象。它是一种经验思想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各种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更好地理解生物概念知识(如结构和功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上形成生命概念,并且可以运用生命概念来理解生活世界并解释生命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探索和利用科学材料,为学生呈现精彩的生命现象与世界,培养学生的生活观。例如,在“生命的起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先导入“最先存在的生命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引出课程内容。在讲解中,教师可以导入神话故事以吸引学生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好奇心,再根据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将生物科学知识与神话故事的观点进行对比和辩证,最终得出“神创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与科学相悖,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了解课程知识内容。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课程教学中认识生物,构建科学的生命观,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珍惜生命。


        3.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要学好生物,认识自然,对生物各个方面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动物的习性、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观察还可以初步判断动植物的类别。比如通过观察可以分清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的差别,蕨类植物是不开花的,而种子植物是需要开花结果的。通过对生物的观察,可以发现某些生物的鲜明特征,也可以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的生物间的不同习性,从而直观明了地学习到生物知识,对生物的了解也有所认识。对某些生物属于什么物种也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比如学习昆虫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昆虫标本,从而得到昆虫的鲜明特征:有两对翅膀,6条腿,这时教师就可以问:蜘蛛属于昆虫吗?蜘蛛这种动物,学生也很常见,在没有进行细致观察之前,很多学生往往认为蜘蛛是属于昆虫的,但是通过观察会发现,虽然蜘蛛和昆虫相似,但是蜘蛛没有翅膀,且蜘蛛有8条腿,不属于昆虫,打破了学生的固有认知,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3.3动手实验促成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很多学习内容都与实验有关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做好充分的实验前的准备,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真正掌握实验原理,通过总结反思,形成多元化综合能力。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比较容易操作的种子发芽实验前,教师可能先给学生一些问题思考,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实验环节,并通过细致观察,获得更为丰富的实验数据,形成崭新学习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参考教材并适时引导,进行有趣有效实验设计探究:先让学生用黑色塑料袋套住其中一个种植盘,另一个就暴露在空气中,在适宜的环境下,两盘种子正常是都会萌发了。这时学生以为可以得出结论了,可后来意外发现,套有黑色塑料袋跟没套两盆种子,萌发后长势不一样,于是教师再次引导他们,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后来发现,原先设计的变量不是唯一的,黑色塑料袋套住后温度和湿度都发生了变化,于是学生改进了这个探究实验,另一个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套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学会了观察思考,学会了设问探究,学会了交流讨论,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
        3.4设立情境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个人参与基于生物学理解的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并试图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活动,加强对知识中蕴含的价值内容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学过程中通过呈现吸毒者的采访视频、相关案例和图片等,引导学生分析吸毒者的症状与后果,思考讨论吸毒给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了解到毒品的危害。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能让学生通过新闻以及图片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结语
        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物老师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这就需要生物教师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核心素养开始培养,结合书本知识,不论创新教学方式,与我国的发展观念相统一,促使学生不断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俊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析.新课程,2019(33).
        [2]赵芳.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研究.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2).
        [3]?徐伟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思考.读写算,2018(32):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