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辉
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校
摘要:伴随新课改逐渐深入,教师需在课堂之上着重突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对高中生的综合发展加以尊重,积极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可对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加以满足,培养各界需要的新型人才。基于此,本文旨在对高中时期生物学科教学形式具体改革创新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形式;创新策略
前言:众所周知,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实践性,教师除了要对理论教学加以重视之外,同时还需着重培养高中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进而有效提升高中生综合能力。如今,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生物教师需对以往教学模式加以改变,对教学形式加以积极改革以及创新,体现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性,有效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其对生物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为此,对高中时期生物学科教学形式具体改革创新策略展开探究意义重大。
一、对教材内容加以重视
如今,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多数教师都想要通过教学改革及创新对高中生进行教育,很多教师都把教材之外的内容当作教学重点,常常一语带过教材当中的内容,并未对教材内容加以细致讲解。此种认知是错误的,教学改革以及创新应当把基础知识当作立足点,高中生只有吃透教材知识,才可对额外知识加以理解以及掌握。所以,生物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以及创新期间,应当把教学内容当作依据对教学方案加以设计,促使高中生对教材内容加以扎实掌握,有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开展“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教学期间,生物教师可进行以下提问:大熊猫和竹子细胞的具体过程是否一样?高中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知道,生命活动和细胞间的关系,并且在学习以后可以自主解答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创新设问:同学们,通过学习大家都知道了种子与大熊猫全都是通过细胞构成的,通过观察图片,二者细胞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高中生可以进行自由讨论,有效调动高中生好奇心,进而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这样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促使高中生自学能力有效提升,进而帮助其对所学知识进行扎实掌握。
二、着重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只有在兴趣驱动之下,才会对知识进行主动学习,进而促使其学习效率有效提升。为此,教学期间,生物教师需对教学形式加以积极创新,对不同教学策略以及方法进行运用,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第一,生物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师可把教材内容当作基础营造相应情境,让高中生在兴趣驱动之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创设情境期间,生物教师需结合实际生活以及高中生兴趣爱好,提升其接受能力,并且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开展“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期间,高中生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对组成细胞的一些分子进行了解,从教材当中能够了解到细胞当中含有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在这之中,有机化合物含有脂肪、糖类以及蛋白质等,而无机化合物拥有无机盐与水[1]。高中生在对相关理论以及概念加以背诵知识,极易混淆,进而对其学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为此,生物教师可组织相关活动,创设相应情境。教师可在班级当中选出几名高中生,让其分别代表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在活动之前,教师可让高中生对自身代表物质加以查询,对其功能与用处进行了解。生物教师可组织高中生进行辩论比赛,促使双方在代表无机物与有机物两个立场之下展开辩论,对无机物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具体作用,哪种物质在生命体征维持方面拥有更强作用进行陈述。高中生在辩论期间,除了能够加深对于细胞的构成物质有关知识的理解之外,而且还能强化记忆,促使其学习效率有效提高。最后,生物教师可以进行总结,针对生命体而言,无机物与有机物都非常重要,高中生应当对生物进行深入学习以及了解,促使其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三、积极开展实验教学
在生物学科当中,实验属于重要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透彻理解,让高中生在实验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以及运用,并且提升其操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如今,一些乡镇高中生缺少相应的实验设备,这对实验教学的开展造成较大阻碍。还有一些学校即便拥有教学设备,但教师并未对实验教学加以重视,觉得实验教学会浪费很多时间,进而常常通过头口讲述以及演示实验来替代学生实验,这样难以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为此,生物教师需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以及创新,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让高中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进而加深其对所需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例如,开展“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教学期间,高中生在实验当中可以观察细胞,这个单元主要是让高中生对细胞进行深入认识以及理解,因为此前高中生并未充分了解细胞具体形态以及特征。所以,仅根据课本描述以及图片展示,高中生很难在大脑当中对细胞形成具体认知。为此,生物教师需组织高中生展开实验探究,促使其亲自动手操作,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强化高中生对于细胞的理解。实验过程之中,高中生可以对显微镜的运用方法加以掌握,通过调节不同倍数,可以对不同细胞具有的真实形态进行清晰观察[2-3]。此外,教师还可让高中生在纸上画出看到的细胞,之后按照自身绘制的细胞形态展开讨论,对不同细胞拥有的特征加以分析,从而强化高中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四、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一)开展翻转教学
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加以运用,可以突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性,强化师生互动,让高中生在教师协助之下对生物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以及灵活运用,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开展翻转教学期间,生物教师需对视频加以利用,借助短视频把教材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高中生在对视频进行观看之时,可以随时暂停、加速或者回放,对学习进度进行自主控制,这样有助于高中生实现个性发展。比如,开展“细胞器间的分工合作”教学期间,生物教师可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加以运用,提前录制相应的短视频,通过12个短视频对本节课加以说明,在这之中含有细胞器间的具体分工、细胞分离方法、溶酶体、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液泡、核糖体、内置网、高尔基体、细胞质与叶绿体流动、细胞壁、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细胞生物膜这一系统等。每个视频时长都不超过5分钟,高中生完成视频观看以后,可以展开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通过问题可以对高中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高中生如果遇到问题,可以请教教师,此种方法可以对高中生实际学习情况加以有效掌握,了解其没有掌握的一些知识,进而对后续教学进行相应调整,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高。
(二)运用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把生物课程分成三个模块,第一,教师讲解课程。讲解期间,生物教师主要对内容大体框架进行讲述,不用做到事无巨细,应当给高中生预留一定自学时间以及空间。第二,教师需让高中生独立学习以及完成作业。在此阶段,高中生需对教师所给大体框架加以填充,尽可能的独立完成,让高中生展开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促使其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第三,展开小组讨论以及教师答疑,当高中生进行自学以后,可以进行组内交流讨论,提出自身疑惑的一些问题,并且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此种问题,可由教师解答以及归纳总结。比如,开展“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教学期间,生物教师可对质壁分离、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关知识框架进行大体讲述,之后让告知男生对水进入以及流出细胞膜的具体过程进行自主学习,在实验当中对植物细胞因为水分变化出现的质壁分离这种现象进行观察,了解扩散运动当中不同扩散方式所需机制与运输方式见的不同。这样一来,可以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以及扎实掌握[4]。
结论:综上可知,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之下,生物教师通过对教学形式加以改革创新,可以突出高中生在课堂之上具有的主体地位,促使其对生物知识进行主动学习,进而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为此,教学期间,生物教师需对教材内容加以重视,着重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而且还需积极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进而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条。
参考文献:
[1]徐宏武.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促进创新性学习[J].考试周刊,2020(01):149-150.
[2]廉雪. 新课标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王旭.浅析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J].吉林教育,2017(46):53.
[4]魏际远. 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