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中学生家庭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7期   作者:何亚平
[导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
        何亚平
        北京市第八中学贵阳分校  贵州  贵阳  550003

        摘 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同时也让传统的家庭教育发生了变化,让我们不得不审视疫情下家庭教育暴露的各种家庭教育问题,而这些问题中,关于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尤为凸显。本文基于疫情期间出现的家庭教育现状,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考,尝试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冠疫情;中学生;家庭教育

        一、新冠疫情下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2020年初,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一时间,全国各地、各校积极响应,迅速开启了居家学习新模式,各种线上培训相继产生,家庭成为了教育的主场,家长成为教育的主角。同时,疫情带来的紧张焦虑、长期居家的不自由感、线上学习的不适应和家长教育能力的局限等问题,也打破了家庭教育的舒适区,给家长带来不小的挑战。
        1、居家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性普遍较差。为了减少延期开学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影响,国家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随着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居家学习的新模式,但由于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缺乏老师的有效监督,多数孩子开始偷懒,学习自律性非常差。网络上甚至流传学生的学习状态:一上网课就网速不好,一提问就全员闭麦,上课的时候吃零食、躺被窝,有的学生将手机分屏,一个屏幕在上网课,一个屏幕在玩网游。一组假期游戏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的峰值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在1.2-1.5亿之间;《和平精英》的峰值DAU在0.8-1.0亿之间,二者皆创下历史新高。而这两款游戏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学生,这代表着:中国2.8亿在校生里,有至少90%的孩子,在自律和放纵之间,选择了后者。
        2、线上学习资源纷繁,中学生学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在家健康地学习和生活,为新学期正式开学做好准备和打好基础,各家培训机构、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设网络直播课、网络视频课,网络学习资源真是丰富多样,同时也让部分学生选择时眼花缭乱。网络课程虽然有一定的准备性、衔接性,但由于没有精准分析学生学情,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学习后巩固和反馈方式单一甚至缺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学习的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
        3、多数家长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疫情防控期间,多数家长反映和孩子沟通不畅,“停课不停学”让家长身份发生了转变,老师平时的诸多身份在家长身上得到体现,家长普遍感到很难适应和胜任,压力、紧张和焦虑明显增加。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很多时候和父母意见相左,又因为家长教育孩子的不得法,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很多家长跟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写作业去!”“学习去!”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情感理想统统不关心,因为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多、指责多,加上语言简单粗暴,结果造成家里鸡犬不宁,甚至发生悲剧,这反映出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水平有迫切需求。
        4、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意识有待增强。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学校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居家学习使得学习空间由学校转移到家庭,学习方式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家长辅导,这些变化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控性大大降低,家庭教育的责任空间加大。但就疫情期间家庭教育的研究看,家校共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在家庭教育中存在部分家长亲子交流较少、卷入学生学习程度低、家庭教育困惑多等问题; 在家校共育中存在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不够、学校对家长家庭教育指导不足等问题[ 张辉蓉,刘燚.重大疫情下的中小学教育审思:基于实证分析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20.]。
        二、新冠疫情下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1、培养中学生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就要在危难时刻,为人民挺身而出。面对疫情,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无数的“逆行者”。这些人中有医务人员、军人、基层干部、退役军人、辅警、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抗疫长城”,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他们中有的人甚至用生命书写了什么叫勇于担当作为,他们是我们的时代英雄,是最可爱的人。通过学习英雄们的先进事迹,学生能更深入地领悟什么是勇于担当,什么是忠诚和勇敢;能逐步形成勇敢忠诚、勇于担当作为的思想意识;能用“勇于担当作为”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师要经常对班集体生活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进行赞扬、肯定,以促进学生形成“勇于担当作为”的好品质。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家是爱的场所,家庭的本位是传递亲情,因此,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学习,更不能充斥训斥、责骂。一个整天充满训斥、责骂、争吵的家庭就像一个冰窟窿,孩子感受温暖都不可得,又怎能健康成长?而只有温暖的、温馨的、关爱的环境才可能生长出美好的品质。疫情期间,孩子长期被困在家中,让人同情。有孩子说,家长之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情感理想统统不关心,这常常导致亲子之间关系很僵,有的孩子甚至与家长无话可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孩子是不会快乐的,而孩子不快乐则是成长的一大隐患[ 何石明.疫情考验了家庭教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9):36.]。
        3、重视家庭教育,全面推进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重在“合力”。学校以新冠疫情为契机,凝聚各方资源,建立家校合作共育机制,构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探索家校合作模式,赋能教师和家长,打造富有特色的“家校教育共同体”。教师们意识到,防疫期间要把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家长是合作伙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在班级形成家校合作氛围,加强班级教育共同体建设。家长们则表示:通过宣传活动学到了家庭教育知识、融洽了亲子关系,今后一定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形成教育共识,积极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实现教育角色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同时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与孩子一起打造学习型家庭。实践再次证明,只有扎实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益[ 张兴伟.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农村中学生价值观引领教育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20(30):87-8]。

参考文献:
        [1]张兴伟.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农村中学生价值观引领教育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20.
        [2]何石明.疫情考验了家庭教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
        [3]吕子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家校合作工作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
        [4]张辉蓉,刘燚.重大疫情下的中小学教育审思:基于实证分析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20,36.
        [5]刘小萍.疫情背景下“钉钉”在中职学校家校合作中的探索应用[J].教育科学论坛,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