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与破解路径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7期   作者:邓伟
[导读] 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有生命就有教育,
        邓伟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有生命就有教育,生命教育应该是贯穿学生一生的教育。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获得基本健康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每个人深切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对生命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感悟。怎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加入哪些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危机也是最佳的教育契机,教师挖掘合适的教育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验,一定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生命,思考生命价值,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关键词:生命教育 实践研究  解决路径
        引言
        儒家生命观。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生命的概念更多是从哲学范畴理解,古代的哲学家从不同的层面对生命进行阐释,即“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强调天人之间、物我之间、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统一与融合,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各派共同遵循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的生命教育思想非常珍爱自然生命的存在,他们从“天生万物”“天人合德”的本体论思想出发,认为生命是天地间最为宝贵的东西。教育就是要引导个体去体悟生命本性,完成天地赋予人类生命的使命。这是我们重视生命的基本思想。
        一、让生命化教育气息充满校园每一角落
        应该构建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让生命教育的气息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校园生活的快乐与否,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好的物质环境可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性格,让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给学生提供一种向上的力量。除了物质环境的建设,还要注重文化理念的渗透。在进行生命教育时,要渗透富有生命感和时代感的理念文化,达到教育的目的。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意识,要对生命化教学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使教育变得更有意义。其次,教师要确定目标,始终记住教育的根本,要将生命的意义渗透给学生,要向学生指出生命的价值,将教育变得更有意义。为了让生命教育气息更好地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对物质和文化上的要求,还应该注重制度与精神方面的培养,通过生命化的制度去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另外,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教师应该与学生一样用制度去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之,校园的文化环境在育人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果校园文化建设缺失,会失去一个极好的教育学生的机会。因此,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氛围,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和价值。
        二、系统组织好生命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
        教师要确保生命安全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加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参与生命安全学习的自主性和持续性。主题班会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宣扬生命安全思想的有效方式,开好班会有利于充分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效率,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安全在学习生活中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和参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利用完整的课堂时间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提高生命安全教育的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生命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来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教育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播放生命安全专题讲座的视频,也可以播放发生生命安全事故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安全问题和自身具有紧密的联系。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应对生命安全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如突发地震或者火灾时要保持冷静,听从老师的安排,有序撤离;和同学玩耍时,要注意分寸,避免产生冲突;对他人要有宽容之心,不要争强好斗等。
        三、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
        中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自我意识比较强,中学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一时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怀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处理问题,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命教育理念和学科内容融合,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理解他人,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会与人交往。教师应该将这些内容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合作探讨,让师生之间充分交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交流,以此排解内心的苦闷和疑惑。另外,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教师应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向老师提问,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各科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心理健康,不要冷落学生,要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
        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教育的任务,需要家校合作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这给教师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所以,任课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家长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相互借鉴安全教育经验,引导家长修正生活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此来实现家校合作模式下的生命安全教育效果。比如有学生因为吸烟、喝酒、说话粗鲁,而引发了一些危害生命安全的打斗事件,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任课教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努力纠正抽烟酗酒的不良习惯,与教师共同给予学生正面教育,同时鼓励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舒缓心情,释放压力,引导学生感受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认识自身的价值。
        结语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和生命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挖掘,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最终重构起现代生命教育体系。文化给了我们生命教育的原点,尊重生命,既尊重个人生命也尊重他人生命,启迪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样,个体生命才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独立、有尊严、自由而有价值的君子人格和大丈夫人格。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从儒学的角度重构生命教育价值,这将是生命教育在今后研究中的逻辑起点。
        参考文献:
        [1]陆云峰.面对疫情,请上好生命教育课[N].江苏教育报,2020-02-12.
        [2]叶澜.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6.
        [3]钱锃.“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及校本实践[J].中国教师,2018(4):34-36.
        [4]唐好林,吴成国.论人生教育中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J].教学与管理,2020(2):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