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包容和等待 ——2017年教育叙事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7期   作者:许晓佳
[导读] 2017年元月3日晚6:10,学生过完元旦假期如期返校,
        许晓佳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2017年元月3日晚6:10,学生过完元旦假期如期返校,可我班有一名学生小许却杳无音讯,等到6:30仍不见踪影,我便开始联系其父,可父亲却说他离开家了,这可把我为难了,我随即联系生活老师看他是否在寝室,可生活老师回复未看到,随即我也回复他爸这一结果,希望他爸能快速去把他找到,可他爸闻讯后,非常淡定,说这次他也不想找了,之前发生过类似事情两三次,每次都是他爸从网吧把他找回再批评教育,这次也算是把他爸伤透了脑筋,但他爸也很了解自己孩子,说这次之所以不再找,是因为他身上也没多少钱,过一两天,他身无分文了,自然会联系家长并回家,也好给他教训,而且他爸也很通情达理,向我保证,若出了问题,后果自负,一概不找学校麻烦。我也嘱咐他爸,若有任何情况,随时保持家校联系。这下我也松了口气。
        每天我都与他爸保持联系,到了第三天,得知他与家长有了联系,也对前几天的情况有了知晓,他迷恋上了电竞,想把这当作事业来做,还是很有“理想”和个性的,但他太固执偏激,一意孤行,丝毫不听劝告。期间我也及时将该生情况逐级反映给年级组、学工处和分管校长。分管校长由于对该生的情况很了解,即高一时他也犯过类似错误,现是旧病复发,所以分管校长态度鲜明,毫不姑息,劝其退学或转学。我随即也反馈给家长了,家长还是很不愿意,再三恳求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调整并表示履行相关请假手续。中途我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他租住房子找他,好与他当面沟通,可第一次去时,他房门半掩,但人不在家,我只好给他留了张纸条,表示劝诫,随后我到周围网吧试着找找,也未找到。时间关系,只能下次再来。第二次去时,是他爸从枝江赶到宜昌来办手续并接他回去,当晚6点,我约好再去他那儿,此次才见到他,他无一丝愧疚,很坦然淡定,他爸让我与他单独交流了一会,可他无丝毫回心转意,还跟我讲他是如何把电竞当事业在做,每天是如何训练的,我因势利导,告诉他,他的精神令我感动,但不合时宜,可他不以为然,我也感到黔驴技穷似的,他爸和我办好请假手续,便把他带回去了。


        虽然他离开学校了,我没有责任了,但他的问题在班上难免有影响和议论,为了给全班同学有个交代并做好教育引导,首先我向同学们通报了这一事情经过,然后我发动班长在班上宣传动员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许悬崖勒马,并由生活委员购买统一的明信片,倡议一发出,同学们便纷纷行动起来,有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有诙谐幽默的调侃之语,甚至还有一同学赠书给他,当班长把这些上交给我寄出时,让我充分感受到全班同学满满的暖意,这也正是我的初衷所在,也是对全班同学的最好交代和教育。同时,我也发动科任老师出谋划策,表示关心,虽科任老师不能亲力亲为,但我班英语老师利用辅导时间让部分学生讨论该生的问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愈辩愈明,让老师也感到孩子们还是很有主见和是非观的。还有一些家长利用家长群表示关心和沟通,看了这些留言感到到处都是班级的温暖。
         寒假很快就结束了,新学期即将来临,小许会不会来,我的心里也没底,但从内心还是希望他能来,我主动联系了他爸,他爸也是没底,但还是劝其返校了,并表示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若有异常,随时向他说明。毕竟他离校时间过长,影响不好,也再次给他警示,返校前我要他写好保证书,一式三份,没想到,他很配合,也很认真,不仅写得很全面很深刻,而且三份都是手写的。开学后,我也在观察和了解,的确发现他在努力改变,日常行为和作业完成都不用老师过问,并且自己主动要求坐在讲桌旁边听讲,有时也听到科任老师在表扬和肯定他的转变。还有他也很关心班级管理,开学第二周在给我的交流本上,他提出小组座位模式的建议,给我启发,我也积极采纳了并予以表扬,还提出了包干区值日时迟到的原因和现状,提醒我关注,并及时得到了解决。
        小许毕业半年后的某一天,给我发了3屏短信,字里行间满满的对过去任性的忏悔和对老师不离不弃的感激,并开诚布公地提出要将短信内容宣讲给学弟学妹,让他们引以为鉴,珍惜当下。
        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不禁在想,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真是深远啊,老师教育学生的责任也真是重大啊,若是我不理解家长,不包容他,他也许就失去了重返校园的机会;若是我不动用各方力量唤醒他,若干年后,等他醒来,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正是因为我没有放弃,所以我用强大的内心告诉自己要理解和包容各种问题学生,他们的问题是阶段性的,是暂时的,关键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觉醒和转变,正如医生用医术治病救人,妙手回春一样,想必病人痊愈后会感激不尽,医生才会体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也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理想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