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阅读是教师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7期   作者:王俊华
[导读] 位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
        王俊华
        襄阳市第七中学 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一位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许多专家的调查显示的“教师的发展期”非常有效的策略方法是“读书”,阅读是教师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阅读   读书  经典 实践
        1 让阅读浸润生命,使教育邂逅美丽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著名的的教育专家,新教育的领军者朱永新如是说。人的精神成长是和阅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阅读当然不可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它不可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阅读能够在我们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世界。
        1.1 阅读滋养心灵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读书可以养静气,去躁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养静气是修身养性的首要之举。诸葛亮一出空城计人尽皆知,只有临大事有静气的人,才能这样从容不迫,遇事不乱。教师在成长中,书读多了,就平添了几分冷静与睿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只有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教学效果更突出,师生关系更融洽。涵养静气在平日生活里也会十分受益。
        读书可以养和气,去霸气。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著名学者季羡林始终和颜悦色,从不以大学者自居,对任何人都非常客气。我们也可以看到身边常读书的教师更有包容的胸怀,协作的精神,和团队的意识。
         读书可以养才气,去迂气。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教师勤奋读书,广泛涉猎各科知识,能够使人视通今古,学养深厚,才气大增。
        1.2 阅读让教育更美丽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如果教师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发展。”
        “爱阅读的教师走得更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他的教育思想真谛之一。“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我们教师在二次成长时阅读众多的教育著作,与著名的教育家深度对话,让自己的教育理念得以形成,让我们善于思考,充满智慧。 “我读故我变”。 我们看到,很多特级教师、名师的成长故事,都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离不开优秀的书籍,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阅读让我们的专业成长之路更成功,也让我们的教育生涯更美丽。
         “阅读让教师呈现不一样的课堂”,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中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我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妙语连珠,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魅力四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行走在阅读的路上,阅读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2 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
          “读什么”,是阅读的最重要的问题。怎样才能在漫无边际的书海中,"打捞"出那些不可与自己的生命擦肩而过的“好书”呢?我们怎样才能在稍纵即逝的人生岁月里,多读几本有用之书呢? “学会仰望, 努力读第一流的书。” 读书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
        2.1 读国学经典
          读孔,一颗爱心构建和谐;读孟,一股正气平治天下;读墨,一腔热血救助苦难;读韩非,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今天的中国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100遍,那都成了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作为教师的我们读《论语》等经典是责无旁贷。
        2.2 读史书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我们读《史记》就等于推开了一扇观望远古的窗,架起一座通向过往的桥,当几千年的往事在心底沉淀,无论是外在的言谈举止,还是内在的心理态势,都会因此获得一种厚重的从容与潇洒的含韵!史书就是一部人活于世的教科书,当历史的风烟散去,只剩下了关于生活的教义,读史书就是读社会,读人生。
        2.3 读人物传记
         梁启超说:“ 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的志气。”我们读传记时,读到那些在自己领域里独挡一面的光鲜人物,也曾有过曲折失意,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汲取迎接未来的勇气。如《苏东坡传》《拿破仑传》等, 读完别人的故事,可以过好自己的人生!
        2.4 读教育论著
        方斐卿老师告诉我们,术业有专攻,教师在二次成长过程中专业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悉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当然,读书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个性有选择地阅读。
        3 好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在人类文明的圣殿面前,只有找到钥匙,才能打开窗户,翩然而入,只有找准平台,才能踏步前行,拾级而上。教师在成长中,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就是拿到了开启文明之门的钥匙,迈上了文明之巅的基石。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学者专家在读书时,都是非常讲究读书的方法和技巧的。比如:卡耐基说:要系统而有计划地读书。教师在二次成长时期,系统而有计划地读书尤为重要,能够让我们迅速提升,快速成长。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即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4 结语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吧!欣赏清风徐来,品茗展卷的书韵;品味窗外疏花,暗香入字的美妙;陶醉竹影摇曳,月光照书的意境;沉浸大雪无痕,围炉夜读的温馨;愿每位教师都做一颗“读书的种子”催生自己的事业发芽、开花、结果……
        让我们慢慢翻动书页,细细玩味: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读一生的书,做高尚的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