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书
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坡贡镇坡贡中学 贵州 安顺 561303
摘要:微课程具有短小精良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进行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科,因此,探索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优势;整合方式;改进措施
微课程凭借“短小精良”的教学特点,让部分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上,在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我国对人才选拔的相关要求也更加严格,这也使得社会竞争力逐渐增强,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先进人才。由于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必备基本技能。因此,教育工作人员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研究出发点,研究在基础教育中引入微课程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研究。
一、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厌学问题,而微课程教学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等优点,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在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时,教师总会面对初中学生的喧哗吵闹、互传作业等课堂纪律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将微课程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知识点或技能点,再利用点线结合方式,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关联;利用分组形式,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促进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促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价值
在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其次,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面对数据信息时,为避免被这些数据信息迷惑,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不能落后时代的发展。但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相较于语数外学科知识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容易教师被忽略,导致在安排教学课程时,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较少、且知识点分散。而这个教学弊端,能够利用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相关特点解决,所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微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结构革新的基础上,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教学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地位和价值。
3.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程更富于趣味性
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主要将相关知识点划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理论知识;第二类,是实验知识。传统理论知识教学具有单调性和乏味性的特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无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应用技能。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在于“微”,能够利用简单的教学语言来描述疑难知识,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同时,微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观看录制好的课程教学视频,能够帮助学生熟悉相关知识点,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微课程和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机整合方式
1.让学生自主操作,在体验中养成获取知识的能力
体验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体验中,开拓自身的学习新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介绍网络设备时,首先,准备几根网线,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网线的横截面;然后,鼓励学生针对自己观察到的进行简单描述;最后,教师稍加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网线内部中相关颜色线的不同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交换机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展现交换机实物,带给学生直观认识。
2.加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工作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内化能力,来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目标阐明。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演示文稿”这部分知识时,首先,教师可以设定主题;然后,再将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要求每个小组共同完成PPT;最后,要求学生进行PPT汇报演示,介绍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习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互相协调、互相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微课程和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机整合也需要一个合适的评价机制
在微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因此,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来逐步改进和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5]。例如,教师在教授网站建立时,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动手制作小网站,从最初的构想到设计,再从相关资料的收集到相关画面的编排,并将成果用于班级网站建设;然后,教师要协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框架建立、表格排版等,在完善网站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最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网站的关注度,并且,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完善和试用。
三、微课程应用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1.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
微课程教学模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除了理论知识讲解之外,还要配有动画、字幕等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这种侧重于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诸多教学问题。反之,只注重学习内容,将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分享给学生,这种形式也没有完成微课程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利用微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形式,来完善相关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为课堂教学服务,强调实效性
在课前教学、课中教学、课后教学,微课程教学模式都能够被有效利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课前教学与课后教学,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自觉性。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教学,不仅要在录制微课教学视频时,有区分地呈现教学内容,还要针对微课教学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如添加字幕等,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3.促进学科发展,重视整体性
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但是,也具有学习时间碎片化、知识点孤立性、学习内容不连贯等缺点,这些教学缺点会直接影响微课程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开展[3]。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结合微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逐步完善知识教学过程。
四、结语
微课程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其灵活多变的教学特点,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逐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好的利用微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知识讲解。
参考文献:
[1] 王铭锐. 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4).
[2] 段艳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0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