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高
福建省安溪俊民中学 36241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明显不能够适应当代学生需求。特别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作为集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分值比例,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于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所具备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性能力。核心素养理念地提出不仅有效地强化了素质教育理念,同时更创新性地实现了学科教学目标的优化。因此,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地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策略的有效创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从全方位、多角度得到引导与提升,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一、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所在,在语文阅读上也是这样,要想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需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重要的前提。再加上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要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也更难以抽出时间去进行阅读,所以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入手,在教学中注重多样化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采用,从而保证在核心素养下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发挥他们在语文阅读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进行《沁园春·长沙》教学时,就可以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学完这首词,教师可以知道学生阅读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其他作品,通过这样专题研究的方法,不仅可以拓展他们的知识氛围、阅读范围,还能够很好的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语文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来开展一些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比如戏剧类文本,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表演的方式来营造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文本的内容当中,体会文章当中各个人物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2]。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
文化认同属于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性,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能形成文化自信。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发挥感染学生的作用,同时能让学生形成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例如,在教材中包括许多朗朗上口的文言文。屈原的《离骚》中,学生就能读出爱国主义文化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符号,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文化熏陶。再比如,在讲解《苏武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解析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式,同时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内涵,让学生体会苏武的高尚情操,感受到苏武的斗争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怀教育和爱国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质量
阅读量的增加以及阅读空间的拓展固然比较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阅读技巧作为支撑,那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而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不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就能够实现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相应的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自身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还应该不断的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他们在阅读的过程才不会感觉到枯燥和乏味,也能够更加快速的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其阅读能力也会随着阅读技巧的掌握而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一些阅读训练,这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精读、略读、快读等阅读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阅读技巧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情感态度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中来,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语文阅读材料来开展阅读训练,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
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具备充分的研究和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重视能力和知识的均衡发展。学生在思考中能内化知识、消化知识、记忆知识和理解知识,进而经过阅读来深度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在讲解《雷雨》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渗透话剧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戏剧中的冲突和人物的个性特点,思考剧本背后的深刻含义。同时,让学生拥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思考剧本人物的性格、行为和语言,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来塑造其中的人物。如针对周朴园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和研究,这样可以在层层分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首先理清文章的核心和中心思想,接着让学生圈出重点内容和知识,找出关键语句,针对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积极的阅读习惯,能显著提升阅读的效率。学生能利用课堂研究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结合教师安排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针对抒情的文章,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怀着什么样心情写出这样的文字?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完成了任务,他们的头脑也经历了分析和研究过程[4]。
五、积极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评价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对高中语文阅读课堂评价的体系进行及时的完善。一方面,应改变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观念,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的发挥程度等,同时纳入到课堂评价的体系之中,提升课堂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活动之中,通过互评或自评的方式,来更加深刻地感受自己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扬长避短,实现语文阅读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目标的创新,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今后更加良好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小凤.浅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界,2020(36):6-7.
[2]罗艳静.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学苑教育,2020(10):40.
[3]金彦军.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读写算,2020(09):90.
[4]孙丽萍.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吉林教育,2019(47):50.
[5]林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31):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