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军1 梅鑫华2
1.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浙江绍兴 312000
2.绍兴市柯桥区越崎中学 浙江绍兴 312050
摘要:在复习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也有助于解答技术试题的能力。草图设计题分值大、综合度高、难度大,也是历次得分率偏低的一道题目。通过设计题的复习案例,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提出选考复习策略:选考复习避免“以题论题”,应整理试题,提炼要点;开放技术实验室,提高物化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回归课堂与课本,重视挖掘教材资源。
关键词:草图设计 选考复习 核心素养 典例讲评
学科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用技术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方面。《新课标》指出,考试命题应以素养为导向,注重核心素养、学科内容和生活情境三者之间有机的统一和融合。在复习教学中,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也有助于解答技术试题的能力。草图设计题的综合度较高,难度较大,也是历次得分率较低的一道题目。如何突破设计题的复习教学,是提升复习效果的关键之一。
一、通用技术核心素养内涵与层次
理清核心素养的关系是进一步渗透与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础。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既有并列关系,又有递进关系,如下图所示。位于核心素养金字塔底部的是“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它们是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技术意识和工程思维之后,能更好的进行创新设计,并将设计方案进行图样表达,这是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关键层,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学生即可将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制作、试验,从中培养学生的物化能力,它位于核心素养金字塔的顶端,是核心素养的应用实践层。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需循序渐进,从基础层逐步走向实践层,通过项目、案例教学反复加强。
二、情境化载体的试题是渗透核心素养的途径
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试题练习,更不能是简单的言语灌输。渗透通用技术核心素养需要赋予一定的载体。很多试题都是基于真实情境,融入所要考查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针对学科能力要求,设置不同难度实际问题,通过各种试题表现形式,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考查,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化试题都能融合所有的核心素养。在通用技术试题中,设计题具有很高的综合度,试题依托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创新设计可靠的方案,并通过图样或草图表达,结合物化能力,考查适合的工艺流程、技术试验等,最终解决情境所对应的真实问题。该试题可融合较多核心素养,重点考查了学生创新设计及图样表达能力。有老师称之为最有技术味的题目,也最能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情境化的草图设计题复习案例
【设计题呈现】(2020年4月三地市)小明发现失去双臂的王大爷使用手摇式升降衣架(如图所示a)晾衣服时必须用嘴咬住手摇器(如图b所示)的手柄来进行转动,十分不方便。于是决定设计制作一个匹配手摇器的装置送给王大爷,让他用脚也能方便地操作升降衣架。已知手摇器安装在阳台侧墙上,转轴离地1.2m,阳台侧墙宽1.8m。手柄和摇臂带动转轴顺、逆时针转时分别收钢丝(晾衣杄上升)和放钢丝(晾衣杆下降),不转时手摇器会自动锁紧钢丝以防止晾衣杆自行下降。请你帮助小明设计该装置,具体设计要求如下①适合特定使用者且操作简单;②能可靠固定在手摇装置上,且拆装方便:③不破坏原有升降衣架各部分结构;④材料自选。
(1)小明制定了一份设计计划,其中包括①方案构思;②设计分析;③收集信息;④测试;⑤模型制作;⑥绘制图样这六项任务,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这六项任务的合理时序应该是_________(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序号填入“_________”处); A.③①②⑤⑥④ B.③①②⑥⑤④ C.③②①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⑥⑤)
(2)设计时,下列因素中可以不考虑的是_________ (在A.使用者腿脚灵活性;B.晾衣杆长度;C标准件的选择;D.阳台的墙宽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序号填入“_________”处);
(3)画出设计草图(重点表达具体设计要求的实现),必要时可以用文字说明;
(4)在设计草图上标注主要尺寸;
(5)传动机构制作好之后,小明想制定几个评价指标,让王大爷在使用后进行量化评分,以研究产品的进一步优化。下列指标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 (在A.操作性;B.美观;C环保性;D加工熟练度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序号填入“_________”处)
【典例讲评过程与核心素养渗透】
1.分析限制因素、明确设计要求
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分析设计存在的限制因素,并明确设计要求。例如,设计该方案时,需要考虑脚的活动方式。它不如手来的灵活,手可以握住手柄后摇动,而脚一般只能上下运动或以脚跟为支点,脚尖来回摆动。因此,设计方案时尽量考虑脚的活动特征,将脚的常规运动转化为手柄的摇动。该阶段可着重考虑渗透工程思维核心素养,即学生能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某一具体技术领域的问题进行要素分析、整体规划等。
2.关注生活,观察与借鉴常见的结构
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后,应引导学生关注对应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通用技术而言,在学习结构之后,可引导学生关注技术工程世界中存在的各种结构,从中获得启发,欣赏结构之美,以及结构设计的巧妙等。例如,缝纫机实现了摆动切换为转动,四冲程的气缸实现了活塞的直线运动切换为转轴的转动。这些都可借鉴到一些机械机构的设计之中。该阶段可重点渗透技术意识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对技术现象及技术问题的感知与体悟。
3.构思、设计方案
此环节是学生自我设计方案的过程,应留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方案的构思。虽然此环节并不是方案的表达,但学生在构思设计时,仍建议通过画一画的形式,让构思的方案逐渐明晰。该阶段重点渗透创新设计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基于技术性问题进行创新性方案构思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
四、渗透核心素养的选考复习策略
1.选考复习避免“以题论题”,应整理试题,提炼要点。
面对试题,应适当拓展,或归类整理,发现试题共同特征,提炼学科关键知识与能力,便于学生把握试题本质。通过归类、梳理,构建和强化知识网络,充实和巩固知识结构,掌握不同解题的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将有助于学习者识记、理解和应用[[1]陈卫明,浅谈如何提高通用技术会考的复习效率,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2.2][1]。在复习教学中,可将设计题按伸缩型、折叠型等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使复习材料更有组织、更具条理。
2.开放技术实验室,提高物化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在复习迎考阶段,教师通常会忽视实践操练。事实上,在实验室中解决学生困惑,将会使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实践操作才是真正提升学生工程素养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得以学以致用。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也应适当安排实践操作课。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把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又可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例如,在复习卷中,挑选一些具有真实情境的设计题,让学生设计制作,进一步巩固工艺知识,提升物化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