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晏小群
[导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做出了重大变革。
        晏小群
        四川省叙永县合乐苗族乡红店子学校   四川省叙永县   6464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做出了重大变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要求更加严格,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课堂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科兴趣,发自内心喜欢上学习语文,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提高每个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将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学习兴趣
        引言: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进行高效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学科兴趣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让学生自主对语文问题进行探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构建宽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与时间对语文知识进行细细的研究与分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传统教师教学理念通常都是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人翁,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语文知识,然而语文学科和其他文化课程不同,尤其是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需要教师耐心教导。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尊重学生主导地位,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另外,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机械化让学生吸收知识,然而学生并不能全盘吸收,甚至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导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策略
        1、设计语文课堂情境,增添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很多事物理解不够透彻,他们缺乏良好的是非分辨能力,认知能力和阅历都不够丰富,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无法理解或者吸收知识是正常现象。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问题各种问题,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正处于发展阶段,语文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准备相关道具,让学生更清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因为道具的形象性会加强学生理解。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相关情境,结合教材内容,配上相关乐曲,导入图片或者音频,让学生通过欣赏云月或者视频,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内容,丰富学生情感。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学科和实际生活是有紧密联系的,进而发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更多学习语文的动力。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这一课内容时,借助网络资源,搜集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制作成PPT,为学生创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情之情,引导学生能够跟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生动的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引发学生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认为教师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认为教师是自己崇拜的对象,教师不会犯错更没有教师解答不出来的问题,显然这样是错误的,在学生和教师对知识点产生思维的碰撞时或者观念点不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教师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质疑能力,语文课大多数的问题都属于开放性问题,是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的,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多向性、广泛性、灵活性等特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语文是一门灵活性的学科,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勇敢表达个人观点,只要学生会的和参考答案的意思相近即可。学生提出疑问或者指出教师讲解中的问题时,教师要尊重并进行反思,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驳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对语文教材中的问题,教师也鼓励学生进行质疑,作者在哪些方面出现了纰漏,让学生进行指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这一古诗词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含义,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并联系生活实际能从中获得感受,在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诗词含义的时候故意讲解错含义,让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师生情感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专注力会更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趣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为学生讲述课本知识内容,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引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和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沟通,尊重学生差异性,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按照学生不同优点进行科学、客观的点评,而不是一成不变、如出一辙的称赞。除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有点,还要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缺点,进行引导。教师的语言风趣,学生才会认真聆听,也会有聆听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起到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这一文章时,教师为学生展示提前制作的可见,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这画面上是什么动物?(蟋蟀)“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记了哪位同学能够到黑板上写一写呢?通过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展开后续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与修建的经过,让学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注意尽量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4、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发学生产生共鸣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明白语文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主动思考,不断分析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以及分析能力。
        5、在课堂中进行及时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想得到教师与学生的认可与赞扬,对学生赞扬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要积极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达。在日常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成果进行表扬,采用激励制度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创建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引发学生思考;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师生情感;使用电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在课堂中进行及时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动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加关注语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梅兰.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32.
        [2]苏青青.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64.
        [3]杨才年.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106+108.
        [4]王艳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2020(13):277+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