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树琴
宜宾市长宁县长宁镇开佛义务教育学校 四川 宜宾 6443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一环,群文阅读是目前新兴的一种阅读教学手段和方式,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阅读技巧和能力,提升自身的整体语文水平。在群文阅读之下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图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思维,加深对文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本文主要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阐述,希望可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阅读方式、习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时期,在这个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体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取文本知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群文阅读中运用的意义
在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时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归纳概括多篇文本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从整体上把握不同的文本。思维导图可以图文并茂地将群文阅读时的几篇文本知识有机进行整合,通过各种线条、色彩、图形等等元素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将冗杂、抽象的阅读知识转化为小学生容易理解的图形形式,辅助学生理清每篇文本的主要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需要一次处理多篇文本信息,通过思维导图可以直观清晰,重点明确地理解文本,方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几篇文本的重难点和主要矛盾,提高阅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会大大加深,可以直接做到“把书读薄”,这样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节省死记硬背的时间,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树立文本思路,更好地进行群文阅读。而长期贯彻群文阅读的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通过多篇文章进行训练学生的信息提炼能力、筛选信息能力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够逐步得到增强[1]。群文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每一篇阅读文本都涉及某一方面的知识,学生阅读大量的文本之后自然会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能够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这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很强的影响作用。
二、运用思维导图开展群文阅读的策略
(一)读前预习,借助思维导图初感知
在开展群文阅读前,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根据每篇文本的题目、关键词进行预测,发散思维,摆脱学生固化的思维。通过“头脑风暴”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都激发出来对多篇文章进行预测,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自己对每篇文本的猜想与各个作者的描述存在多大的差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群文阅读中涉及的多篇文本开展探索。群文阅读中多篇文本一定会涉及许多晦涩难懂的句子、段落,且文本篇幅较多,加大了学生理解分析文本的难度,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前帮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开展预测为学生增添背景知识。
这样在阅读时碰到影响自己理解的句子、段落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猜想有效理解,无形中加深学生对多篇文本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为例,教师在以这三篇文章为整体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这三篇文章开展预测,这三篇课文都是关于地方习俗的,题目就揭示了课文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这三篇文本开展预测,将自己预测的课文可能会涉及到的内容写在每一篇课文的题目后面,充分发散思维,对课文进行预测。
(二)读中教学,多种思维导图促理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群文阅读的具体目标选择构建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有针对性地完成群文阅读教学任务。在开展以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群文阅读时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群文的识字写字目标确定思维导图,可以构建识记性思维导图、归类型思维导图,其中归类型思维导图指的是在教授群文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同音类、同偏旁类、同义字等放在一起[2]。在开展以阅读主要内容为主的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篇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将共同或者不同的记叙文六要素、修辞等绘制在同一篇思维导图中。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几年鲁迅有感》为例,这几篇课文都是围绕鲁迅先生展开描述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几篇文本了解里面对鲁迅先生的不同描述。绘制思维导图时关键词是“鲁迅”,然后运用线条结合不同文本的内容将文本中主要的描述内容进行概括,画出“知识”树,有效比较这组课文。
(三)读后整合,有效掌握多篇文本
阅读完群文之后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群文阅读中涉及的几篇文本的叙述特点、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探讨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小组成员对几篇文本的把握和理解集中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绘制思维导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如果学生没有深入理解群文阅读中文本的内容、文章结构、层次联系等等,那么很难将几篇文本通过一个思维导图绘制出来,或者说学生在小组内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会存在明显的漏洞和问题[3]。因此,在读后环节让学生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组成员都主动地说出自己对几篇文本的理解和想法,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之下可以更深层次地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掌握,在头脑当中形成与文章相对应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群文阅读和思维导图有效结合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有效统合、整理和完成知识的系统化,运用思维导图串联起多篇文本的主要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兰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优化措施[J].学周刊,2020(16):125-126.
[2]王贤璋.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5):105-106.
[3]臧敏.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