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赖茂招
[导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化学知识有了特点概念的基础之上。
        赖茂招
        福建省永定区虎岗中学 福建 永定 364100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化学知识有了特点概念的基础之上。所以帮助学生构建化学概念,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新课程标准之下,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来增强课堂趣味性,并能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通过分析和归类深刻理解化学知识和相关概念。因此本文对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展开了深入分析和探究,希望能给更多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形成;教学策略
        引言: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基础,它是通过学生大脑与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化的反应。实际上概念形成就是将事物和观念在脑海中加以抽象或者归类,并且能够通过对应的特殊符号或者词语来表示事物共有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形式。 各种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从感知开始的 , 并且要经历学习者的思维加工。所以当学生对化学知识通过思维进行加工的时候,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停,导致最后学习效果和认知出现了分化。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化学概念模糊或者难易形成的障碍,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化学学习水平。
        一、结合教学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很多化学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初中生的认知不够完全理解能力也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下,并且对抽象的化学内容认识不够全面。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在学习《溶解现象》时,这章节需要学生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并且能够了解乳化作用的原理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等。在课堂上我们利用直观教学法,也就是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去了解溶解现象及概念。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可能只会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这样也会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的不到位,为了能促进整体学生的提高认知能力,我们可以做不同的实验,然后引导学生去观察不同的物质在水中分散时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现象。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猜想创设问题,然后教师去验证学生的问题和猜想,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溶解概念的认识,且能快速掌握物质的溶解概念,以及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不同性质。
        二、加强实验练习增加化学理解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教师做实验,学生在下面看。但是由于不是亲手实践,显然还是与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会多少有些诧异。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增加实验课堂,一周选择一节特定的实验课,然后让学生在实验课堂展开自主研究和学习。

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新式的,例如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多个探究学习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中从选择材料到最终的实验结果均有学生合作完成,教师适当的进行指导。其次在学校实验器材充足的情况下,尽量能够给学生提供单独实验的机会,那么学生在这个形式下从头到尾进行独立操作,更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概念的掌握能力。例如在学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这一章内容时,针对酸和碱的反应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自主探究小实验,用到的材料也会比较简单,例如选择: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等材料,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步骤视频或者课件等进行独立操作。最后通过比较实验获得新的知识概念。
        三、分析词汇文本提高概念认知准确性
        通过分析文本词汇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概念认识的准确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概念论述用词谨慎且严密,当学生用词不准确时,我们不能含糊带过,而是引导学生去就挣错误,因为化学本文就是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的,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特点。例如在见解《有机化合物》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我们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就应该向学生清晰的阐述这节课中的知识点“有机”“化合物”。这样一来学生会产生问题,有机和无机有什么差别,有机的概念时什么。然后我们在通过课本知识对学生讲解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谈话;受热容易分解;化学反应慢且复杂,一般情况下很难溶于水。然后再通过思维导入图等方式让学生去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分别是什么。通过对词汇的阐释,学生这部分的知识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形象,这样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
        四、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教学
        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现状,为了促进学生化学概念形成,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化的例子来为学生阐述一些难易理解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选择视频或者故事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二氧化碳的作用,讲解一些有关环保的实际案例,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更加关注环境,热爱自然。
        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生化学概念设计物质的性质、变化、化学实验、物质结构、化学符号及用语、化学计算等,全面掌握以上内容是促进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基础。不管是哪种概念,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快速形成化学概念、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需要提供不同教学计划和目标,利用情境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并且要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展开合作探讨,最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化学认知概念,促进整体化学成绩的提升,推动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钱丽娟.初中化学概念的形成与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0):68.
[2]韩丽青.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77):169.
[3]张雷洲.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7(33):164-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