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化”班级环境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赵其秀
[导读] 环境与教育对于幼儿来说都是其认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如墨子提出的“素丝说”,每个人的人性并不是自出生便注定好的,而是先天的人性就好比待染的素丝,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便造就什么样的人。
        赵其秀
        安徽省合肥幼教集团肥东锦源春天幼儿园 安徽省 合肥230000
        摘 要:环境与教育对于幼儿来说都是其认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如墨子提出的“素丝说”,每个人的人性并不是自出生便注定好的,而是先天的人性就好比待染的素丝,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便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在对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园班级环境的设计也是要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班级环境的设计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原有的幼儿园班级环境设计中,大多数都是处于固定不变的状态,尽管一开始会对幼儿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但长久以往的话,便会对其失去兴趣,所以,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将班级环境设计“活化”,进而赋予班级环境设计新的教育意义,以便能够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文章主要对幼儿园“活化”班级环境设计开展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几点关于“活化”班级环境设计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活化”;班级环境;设计
        
        一、幼儿园“活化”班级环境主题墙设计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要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幼儿园班级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以及个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班级环境设计中关于环境主题墙的“活化”设计,每学期可以设定四个主题墙环境设计主题,以便全面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使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其探究欲,既可以美化班级环境,又能够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班级环境主题墙教育目的。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以“丰收啦”为主题的班级环境主题墙设计活动,通过让幼儿想象丰收季节时有哪些成熟的水果、蔬菜等来发散幼儿思维,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水果、蔬菜、农作物、花朵等的画画与制作,并贴到主题墙相应的位置。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瓶盖等来制作自己心目中的运输车辆,并鼓励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幼儿,通过手撕的方式来参与到水果制作与运输的场景布置中,以便使主题墙更加的丰富多彩。除了以“丰收啦”为班级环境主题墙设计主题之外,还可以围绕“可爱的动物”“老师我永远爱你”等为主题进行幼儿园班级环境的设计,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参与与互动,既能够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又可以避免班级环境主题墙设计的死板与固定,使幼儿园“活化”班级环境主题墙设计得到充分的体现。

[1]
        二、幼儿园“活化”班级活动室环境设计
        《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一定要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与利用,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幼儿园“活化”班级环境活动室的设计,除了要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与兴趣为出发点之外,还需要通过“活化”班级活动室环境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实现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活化”班级活动室环境设计要遵守教育性原则、生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使用性原则、美观性原则,并确保幼儿园班级活动室环境不能一直处于不变的状态,而是要根据实际教学随时更新,以便诱发幼儿观察力、思考力的发展。关于幼儿园“活化”班级活动室环境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品展示区。每次的活动室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开展组织的,所以,可以根据每次主题的变化来随时更换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在每次的活动中都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以便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公告栏。公告栏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向幼儿传到一些信息,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教师节等,使幼儿能够及时获得关于自己、家长以及教师的相关信息,对幼儿来说,既是一种提醒又是一种鼓励;第三,荣誉榜。荣誉榜的设计能够激发幼儿的个人荣誉感与团体向心力,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幼儿德育的培养;第四,生日列车。以童趣的方式将班级幼儿的生日以月份的大小来逐一排列;第五,图书柜。图书的种类应该丰富多样,并及时根据育儿的身心发展与年龄特征进行更新,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第六,植物装饰。通过利用盆栽、花卉、吊饰等来对活动室环境进行布置,使活动室的环境鲜活起来,以此来促使幼儿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幼儿园“活化”班级环境设计需要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参与,确保活动室环境的随时更换,以便使幼儿在设计过程中激发其想象力,在做中学,在学中思考。
        三、幼儿园“活化”班级自然角环境设计
        自然角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中最喜欢的场地,因此,实现对幼儿班级自然角环境设计“活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的思维还处于感性的、形象的发展阶段,所以,对于幼儿园“活化”班级自然角环境的设计,一定要通过实物的方式来起到激发幼儿思维发展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种植园地,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并通过图片的方式来对植物每个阶段的生长过程进行记录。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自然角投放农作物,如稻谷、玉米、红薯等,进而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在剥一剥稻谷、用红薯制作红薯娃娃等有趣的实践过程中,促进幼儿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的发展。[2]
        三、总结
        总而言之,幼儿园的班级环境设计必须要让其“活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全面的激发幼儿的心理、思维、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进而构建起教育与环境的联系,实现班级环境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艳玲. 当前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科学导报, 2016, 000(007):97-98.
        [2]程迎春. 幼儿园"活化"班级环境创设的策略探析[J]. 山西教育(幼教), 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