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
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小学 四川 华蓥 638600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深入,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小学生对音乐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音乐教师必须挣脱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性以及学科特点,不断探索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将律动教学和音乐教学有机融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音乐学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表现能力以及表演能力等,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本文将阐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作用,并提出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律动;小学音乐;探究
引言:律动教学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将身体、音乐、情感三位一体进行有机融合渗透,刺激学生的听觉、动作、情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音乐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中,感受艺术,带给学生良好的教学体验。律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鼓励学生用音乐知识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促使审美教育作用得以实现。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作用
1、加强课堂趣味,提高学生参与性
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学习欲望有着很大的关联,以往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单调,缺乏趣味性,教师通常是对学生展开简单的歌唱教学,无法落实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教学目标,不能培养学生良好兴趣以及学习动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律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促使音乐课堂不再无趣,而是将音乐和学生肢体语言进行有效融合,并通过游戏、表演、舞蹈等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有节奏的肢体语言展示音乐的魅力,促使音乐教学模式更加富有内涵,提高课堂趣味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演与表现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在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中,通过音乐和肢体语言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在学生进行模仿与学习中感知音乐的魅力。以往传统德育音乐教学,唱歌教学方式单调,不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约束了学生天性,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得不到良好提升。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律动进行教学,采用动静结合的模式,构建不一样的音乐课堂,教师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进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沉浸在音乐中,进而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二、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有效对策
1、不断丰富音乐律动的形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律动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并不是枯燥单调的。所以,音乐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音乐律动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比如:角色游戏律动。在小学音乐课本中,教学内容多数都是以动物或者小朋友为主题开展的,教师要深入钻研音乐教学课本内容,根据本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开展有趣味的音乐律动游戏,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能够进行律动,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例如在学习小学音乐六年级西师版《天鹅》这一课时,教师应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天鹅湖》视频,了解芭蕾舞,采用音乐律动游戏,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变身为一只只美丽的白天鹅,跟着音乐飞向外面的世界,采用丰富音乐律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构建音乐情境
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情境,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将音乐感知和意境进行有效融合,构建良好的音乐情境,通过设计不同的主体和音乐作品构建的情景,设计不同的律动凸显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与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小学音乐六年级西师版《新春乐》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相关音乐知识外,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乐曲中明朗、朴素的民间音调和它所描绘的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时的欢快、喜悦的情趣以及对春天的赞扬,让学生能够跟着思想进行律动,真切感受创作者的意图,根据音乐构建良好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过年时放鞭炮的快乐情境,再次欣赏音乐,用律动进行表演,促使学生爱上音乐课堂。
3、即兴律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现代化音乐教学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即兴律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摆动,这意味着音乐做动作符合小学生表达情感的途径。因此,教师要积极应用律动教学,对学生街进行引导与鼓舞,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编创符合歌曲节奏与意义的律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生的即兴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树立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努力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肯定,还在课堂中进行推广,学生会无比开心,进而会更加努力,其他学生也学习到了不同风格与情绪的音乐律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三、总结: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律动教学有着重要的教学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通过肢体表现和音乐教学有效渗透的模式,改变以往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喜爱,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淑梅.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考试周刊,2020(66):147-148.
[2]聂云波.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C].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