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芬
广东省惠州市第十小学
摘要:新课标改革后,近年来出现许多新的教学方式,而思维导图也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跟记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对思维导图的理解,把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过程去,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本文将对思维导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体育教学;快速记忆,提升兴趣
疫情期间的教学让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现场教学转为了线上教学。所以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期间,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体育教学的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关键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科学的整理小学体育知识的框架,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的细节,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1、何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思维导图能够体现知识的形象性以及生动性。作为一种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相较于其他教育方法而言,思维导图本身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充分的运用图片和关键词链接起来。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思维导图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核心思想及重难点知识的引导之下实现思维的四周扩散,充分体现体育专项学习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思维导图的呈现形式
2.1圆圈图
圆圈图是用来定义一件事或物体,由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圈组合成一幅图样,最里面的圆圈写主题,两个圆圈环环相扣,里面的内容除了写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和特征外,也可以自由发挥,想到什么填什么。
2.2泡泡图
泡泡图主要是用来描述一个事物性质和特征,有很多的泡泡组成,中间的泡泡填写描述事物的主题,外面的泡泡与中间的泡泡直线相连,通过描绘主题深入性和多样性。
2.3双重泡泡图
双重泡泡是有两个主题的,主要是可以帮助学生来对比两个事物,找到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别。
2.4树状图
树状图用来做归纳和分类,由几个级别组成,它的主题可以分为一级类别,二级类别等等。就像一棵树的伸展,主题是树根,树干和枝叶代表着具体的内容。
2.5括号图
这种绘图法,我们平时用得比较多。括号图用来表达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由一个大括号与小括号组成。在左边开始写上主题,之后填写每个部分的细节。
2.6流程图
流程图是从先后顺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发展和潜在的逻辑性。首先绘图者在空白处填写好主题后,从第一个小方框、小圈圈图里开始描绘完这个事情的第一步,再用箭头或者直线的方式将这些步骤连接起来。
2.7多重流程图
这种图也叫因果关系图,用来分析事情产生的原因和引起的后果。
3、体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可行性
思维导图之所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其所具有独特形式及思维呈现的效果。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思维导图是否可以与教学之间进行联系,答案是肯定的。结合自身的教学,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得出以下总结。
3.1符合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生理年龄较小的关系,其心理并不是非常成熟的特点,比较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于体育动作技术的讲解也比较难接受。严重降低了体育课程学习的效率。
除了上面的因素之外,很多小学也存在体育课程教学较为乏味,采用的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孩子学习的兴趣也慢慢的下降。严重降低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导致体育课程教学经常会出现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问题。
3.2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的效果
虽然体育教学,是以技能为主,但是在学习技能之前,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听教师讲解理论的时候,容易走神,认为理论学习不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来的话,将会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引导方式,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思维导图的内容,这样学生在课上就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完善。当他们在预习中遇到了有疑惑或是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更有效率的解决问题。这样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合理的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体育教学中
思维导图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将思维导图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创新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总结现有的体育知识内容,收集小学体育知识,分析体育知识的学习难点,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学习方式,并且还能获得独立自主的体育知识思维导图绘制能力,真正实现健康、快乐成长。
4.1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模板
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课程教学内容,勾画出体育课程教学的难点,并讲解这些教学难点的处理方式,将体育动作拆分开来,讲解单个知识点时,要重视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绘制出便于学生理解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知识点。比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行进间运球知识教学过程中,要辅助学生掌握运球和控球的方法、运球路线等的技巧。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在脑海里掌握运球技巧,明确运球技巧和路线,以便在实际运球期间更好的掌握行进间运球。
4.2根据学生理解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要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创作,根据学生的个人思维特点和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对体育知识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提升思维导图的个性化,围绕着同一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思维习惯、知识结构不同,绘制出的思维导图有着较大差异,相较于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而言,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的思维导图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另外,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还能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思考、观察的习惯,客观的评价自己,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绘制体育知识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到体育知识,获取自己所需的体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产生较为积极的感情,激发自身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4.3运用音乐模式代替口令法
体育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用音乐的方式代替口令,塑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学生学习和运动的兴趣也会提高。比如: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选择节奏感较强、轻快的歌曲来代替原有重复的口令,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根据音乐的节奏绘制思维导图,编相应的活动动作,来保证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另外,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要根据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动作,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以便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4.4建立完善的体育思维导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行为构建科学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课堂为载体构建教学情境,分析小学生的行为,不断优化现有的体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学习体育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养成客观评价自我和他人的习惯,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更好的运用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5、结论
由此可见,把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渗入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体育知识框架,了解体育运动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框架中添加分支,利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素养,为以后实践教学工作打下基础,保证小学体育教学能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