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徐萍
[导读] 思维导图的绘制更严谨,更规范,必须要按学科本身的结构、规律、特点来绘制,特别适合小学数学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徐萍
        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校    400067
        摘要:思维导图的绘制更严谨,更规范,必须要按学科本身的结构、规律、特点来绘制,特别适合小学数学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学科思维导图?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科思维导图; 运用;
         一、 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科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以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脉络,要求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和深入地思考,发现概念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这种联系表现出来。这种知识之间联系的呈现方式,和人的大脑加工信息的方式非常相似,同时在绘制学科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适当加入图片,可以有效激活大脑右半球的唤醒水平,大脑左右半球协同合作,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维唤醒,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竖式进行教学的,如果教师这时候借助于学科思维导图,给学生介绍用数粗细不同的横竖线交叉点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开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学科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这门课程的学业成绩肯定差不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老师认为数学就是要板着脸一本正经的去上,这样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严谨性。其实不然,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长期下去,会让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运用学科思维导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等来代替数学概念,或者给数学概念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种亲近感,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有关三角形分类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把不同三角形卡通化,给他们起名字,比如锐角三角形可以叫“锐锐”或者“小锐”等,接着让学生去表示三角形分类的相关知识,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同时学生不但能够清楚的表示出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还能运用思维导图表达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
        (三)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掌握,概念的呈现方式往往是描述性的。这种概念呈现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但同时对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进行准确的表述,从而导致学生理解上的错误。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虽然不能直接出示定义性概念进行准确表述,但是可以借助学科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学习自然数这个概念时,在通过大量的举例出示了描述性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然数为主题关键词,从一个数是自然数需要满足的条件、举例说明、不符合的条件、哪些数不是自然数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绘制学科思维导图,在绘制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趣味小漫画。

通过绘制,学生对自然数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明白了自然数的范围,给学生以清晰的概念内涵掌握。
        (四)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章节复习
        对于小学高年级同学而言,尤其是六年级同学,临近毕业,需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复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不会复习,面对六年来所学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去复习,这就需要教师交给学生有效的复习方法。学科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复习工具。借助于学科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梳理,选出比较重要的章节,先进行个别章节的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等个别章节的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熟练掌握后,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去用思维导图去总结一册书的学习内容,进而总结一个年级、甚至是六年所有的数学学习知识,同时,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块化的复习总结,这和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把书读“薄”的读书方法是一致的。这种复习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高考备战中,面对庞杂的数学知识,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梳理出一条非常清晰的思维脉络,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
        二、 关于学科思维导图在教学运用过程中的思考
        (一)科学合理的甄别学科思维导图的适用条件
        任何一种方法和工具的运用都是有条件的,学科思维导图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而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都去生搬硬套,要知道有些内容的教学并不适合用学科思维导图。例如,四年级学生对于方程的初步认识,就不适合用学科思维导图来学习,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更适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于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
        学科思维导图是在细致的观察和梳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绘制的,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的深层加工,需要较长时间去完成,教师在布置绘制任务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最好是布置成家庭作业,这样学生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绘制,教师切记要求学生短时间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三)在绘制之前,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系统的方法培训
        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教师在使用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方法培训,让学生慢慢掌握绘制方法,在绘制中改进、提高。这一过程或许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但是教师要有耐心,等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后,教师的教学会很轻松,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工具,只有教师在充分认识学科思维导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运用于数学概念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同时在绘制之前注意甄别学科思维导图的适用范围,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刘濯源.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策略[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