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能力比赛背景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靳华蕾
[导读]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促进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度应用,以及高职类院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
        靳华蕾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8
        摘  要: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促进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度应用,以及高职类院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这对参赛教师的能力不断给出新的定义,给参赛教师提出来新的挑战,也给现代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标杆,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教学能力比赛的背景,对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对其他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教学能力比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引  言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平台和显性标识,对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要求是极高的。该过程要求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但要弱化信息化手段的硬件、软件使用,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师针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当今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善用AR与VR,并合理运用相关教学资源及手段,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迈开信息化教学的步伐,最终更好地帮助学生模拟对接相关岗位,为职业院校学生将来的就业夯实基础[1-3]。基于以上背景,对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基本现状
        1.智慧教室逐步推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高职院校用多媒体代替黑板,传统的“投影仪+幕布”的教学环境已逐渐采用智慧教室等新一代信息化教学设备,学生未来面临的真实信息化教学环境与教学要求进一步接近,这在很大程度利于信息化教学的展开,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凸显。
        2.课程结构逐步丰富
        由于课程结构是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载体,所以教学能力培养中的课程设置,应是充分考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完善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教师实际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原来各大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简单、课程单一,主要依赖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脱离教学实际,成效不尽人意[4]。另外,课程结构相对单一,难以进行信息化教学内容分析、过程设计和资源选择。目前,随着“双高校”计划的展开,各高职院校的课程逐步丰富起来。
        3.教学实践环节有待提高
        实践环节是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强化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平台建设。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到来,各高职院校逐步重视“线上教学”。于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急需新的教学模式。
        
三.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建设策略
         1.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应鼓励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组建团队,共同实施相关课程的教学[5]。

一方面,可以是基于相同课程组的原则组建;另一方面,也可以衡量教师优势,组建发展较为全面的教学团队。另外,也可以召集跨专业的优秀人才,合理利用外部企业资源来丰富教学团队,达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最后,在现有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还可以广泛了解和吸收各类优秀团队建设理论和经验,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打造,旨在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2.构建信息化智慧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满足现代化课堂的需要,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仅可以更好的引导教师与时俱进,还能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了更接近一步的提高。可以利用课程平台等信息,搭配微信群等手段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合理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另外,可以通过虚拟仿真、人工智能、AR/VR技术,将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
        3.在教学中,合理引用“课程思政”内容
        思政育人元素的凝练并不是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结束,如何将这些思政育人元素更好地融合到课堂教学和实训环节中,才是更需要专业课教师下功夫的地方。专业课教师应避免使用填鸭式教学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使用影视导入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演绎法、实践体验法等方法。
        4.以赛促教,检验教学成果
        教师应把比赛中的经验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加强教学反思。积极引导学生对课程教学做出客观评价,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6]。另外,通过比赛检验教学环节,能有效的帮助教师合理了解自身教学能力,可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进而达到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
四.结论
        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促进下,学生主体性教学理念、实践导向性教学理念、过程监测性教学理念等开始全面融入思政德育类课堂。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教学、联系生活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与迅速推广。这些大胆尝试与应用,契合了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角色得到转换,课堂上的学生主体性得到加强,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师也从传统的“主角”地位,逐步转换到“主导”地位;在完成任务、小组探究、项目实践、实训演练中,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角色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爱学、乐学、乐做、乐教的良性学习环境与氛围。
        
        
参考文献
[1] 扈文英,胡亚荣.由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引发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18(24)
[2]张凌杰.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5)
[3]郭仙君,于贵霞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和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2016(31)
[4]吴儒练.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特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15):44-49.
[5] 郑小军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常见误区与对策 [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32-36.
[6] 周翼翔 .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J]. 职业,2014(30):18-19.
作者简介:
    靳华蕾(1990-),女,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结构理论与计算研究。    E-mail:1083857472@qq.com
靳华蕾,汉族,天津,讲师,研究生,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北辰区,300408),研究方向:建筑结构力学与计算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