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维导图的实践运用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张夏薷
[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在线上英语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思维导图应用的方法。在线上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的颜色、线条等特征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实践运用。
        张夏薷
        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在线上英语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思维导图应用的方法。在线上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的颜色、线条等特征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线上教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2020年1月,一场疫情肆虐我中华大地。看着义无反顾的“逆行者”们踏上武汉,战斗在前线。除了感动的泪水,我们还为日益强大的祖国而骄傲。在疫情面前,我们切身体会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疫情期间,老师们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在钉钉、QQ等软件的支持下,开始了“十八线主播”的生活。我们享受了“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生活学习的快捷方便,也迎来了线上教学给师生带来的挑战。
一、线上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1线上阅读教学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由刚开始新奇,到后来的散漫、懈怠;从开始的专注,到听课时间开小差、光明正大地玩电子产品。在线下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内都很难做到自我控制,保持注意力集中,时刻跟老师互动。借助电子产品,在直播App的支持下,家庭环境氛围中,在线上课堂要和线下课堂一样的课堂要求和规范,给孩子和老师都带来的一定的挑战。
        1.2线上阅读教学效果甚微
        学生线上学习的现状是:有的孩子可能是在床上躺着听网课;有的是边吃饭边听;有的是和弟弟妹妹一起边玩耍,更有甚者,在线上课堂进去两三分钟,便下线退出的。
   英语教学是语言学科,需要师生互动、学生们之间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线上教学凸显了互联网时代以及科技时代的优越性。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能看到老师们的肢体语言、能接收到老师的微表情;师生互动及时、有效。而线上教学或是技术受限、或是课堂时间受限等因素影响了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会在读前、读中、读后,设计难易不同的任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以及难点。由于家长疏于监管、孩子自控力不足、家中没有学习氛围,使这些任务都无法按照预期目标完成。教学效果甚微,无法实现高效课堂。
        1.3课前预习,课后背诵、默写、复述无法有效完成
        每个单元的阅读囊括了字、词、句法、语法、重点和难点。老师们通常要求孩子们对课文进行复述、默写。增加回忆的次数,加强记忆曲线,得以稳固知识。经过两个月的线上教学,各位老师都有深有体会,能全部完成且提交作业都是不错的表现,要求他们课后能做到默写和复述,势必给学生造成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给老师在后期的检查工作中,无形中增加了巨额工作量。
二、思维导图在线上教学中的运用
  2.1 思维导图
        以上的问题,激发线上课堂中孩子们的兴趣、提升专注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东尼·博贊在《记忆导图》提到“记忆和行为规律”中“兴趣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唤醒学生的兴趣,大脑的的记忆力会成倍提升。思维导图正有这样的妙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在逐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已经运用到教育教学。在教师备课、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思维导图都充当了储存和检索的强大的记忆工具。
        思维导图中图形、色彩、曲线的粗细等元素使重难点充满活力,避免了将知识僵化。学生通过这些显著的元素,通过联想帮助学生更好的加深记忆、掌握知识点。以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思维导图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
        2.2构画思维导图
        20世纪60年代,东尼·博贊发明了一种思维导图(The mind map),强调了思维发散的过程。以中心图发散,建立一级分支、二级分支等等。利用曲线条的粗细、色彩、关键词、代码等元素完成,形似脑细胞。其中字体、线条、图像的粗细、大小都可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为了突出重点,使图像更加生动、有活力。Dr. David Hyerle 发明了八种画法的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分别为:圆圈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多重流程图,括号图和桥状图。他发明八种思维导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这八种思维导图更注重体现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思维过程。八种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图1)
        在其他条件相同下,这些不同的、突出的、独特的元素使孩子们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提升专注力。利用突出的元素刺激记忆的效应就是冯.雷斯托夫效应。在思维导图中,利用图形、方框、色彩、关键词等元素,紧扣《2011课程标准》的情感价值观、传统文化等元素,以期待在线上阅读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专注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情感、确立价值观、传承传统文化的的目标。“见树又见林”的特征,使学生们体验在线上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俯瞰全局和高效学习的乐趣。
2.3构画思维导图的经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B 2b中,虽然上学路途困难,但是亮亮“is not afraid ”。这样的情感正是源于他对老师的喜爱、对学校热爱,对实现梦想的热爱。所以,用爱心图实现阅读中的情感价值观,颜色选用红色,如图2。

             (图2)
2.4线上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把思维导图设计为任务填空,挖去难度次之的关键词,让孩子们在阅读学习中,小组合作、合作探究完成。第二种则是逐步展示思维导图。先展示思维导图的中心图或是中心图和一级分支,以问题式推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展示完整的思维导图;或是依据思维导图中的图形等元素的提示,使学生们联想出关键词,逐步展示完整的思维导图。问题式推进教学方法和思维导图的结合,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工具。
        在这些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图形、曲线、关键词等元素刺激大脑,使习得过程减轻难度。孩子们在默写、背诵时在大脑中有逻辑、条理轻松地提取知识。轻松做到脱口而出,胸有成竹。

结语:优化线上教学,提高学生专注力。在知识方面,思维导图等突出的元素,使孩子们更好的掌握了关键词和基础知识;在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从中心图思考的习惯;在品质方面,思维导图帮助孩子们培养情感价值观、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