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榆雅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15600
摘要: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较为明显,其主要表现生活、物质、精神、学习等多个方面,也正是因为贫富差距较大,导致部分人民的心理扭曲,他们无力改变自身的经济条件,从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其心理状态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十分重要,要让其形成健全的身心和价值观念才能促使其产生良好的人格。因此,本文将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大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培训和激发进行研究。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贫困大学生;内部动机
前言:
有效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知识的海洋中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让自己在掌握丰富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探索生存的技能,也可以让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着正确的认知观念,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学习中领域知识的真谛和感悟知识给与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心理学教师要能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育贫困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内部动机,让其意识到学习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贫困大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观念,激发自己的内部学习动机,主动探索知识,促使其自己掌握良好的生存技巧。
一、构建学生健全的心理人格
(一)结合学生需求,激发主动学习动机
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可知,每个人的需求程度都不同,要先满足上一个需求才会产生下一个需求,而学生的学习需求的产生,则需要使满足学生生理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充足的关心,产生安全感,学生才会形成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在激发贫困学生学习动机的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能了解大学生真实的需求,对其进行帮助,这样才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1]。
(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观念
从学习动机的产生机制看,学生会自主学习,规范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但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教师需要抓住学习主动的学习的心理特点,有针对的引导学生学习。高校教师要结合贫困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真实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做到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这样才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因此提升,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观,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成功的原因是和自己的努力有关,进而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2]。
二、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利用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意识
校园文化的构建会让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环境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因此,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时,让其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学校要能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状态,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观念形成。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网络互动平台,学校都可以将本校的教育观念融入与其中。也可以在环境上进行相应的布置,定期更新校园周刊板报,让学生参与其板报的设计[3]。
(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贫困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无法正视自己家庭条件的不足,认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超越家庭条件良好的同学,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部分贫困大学生会将内部矛盾激化,认为学校和教师对其存在不公正的行为,这样一来,贫困大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降低,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这也就说明,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十分关键,学校需要从学生的真实条件,对其进行帮助,让其既可以得到教育的引导,也能减缓经济带来的学习压力,高校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的过程中,可以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团体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关爱,体会人人平等,也可以在定期谈话中,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评估他们的受挫折能力 ,帮助其学会适当的宣泄糟糕的情绪,这样学生的心理素质才会提升,也才能正确看待校园和生活中的事物。
(三)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展开教育工作
每个贫困大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尽管他们的家庭条件不富裕,但是他们依旧希望自己也成为优秀的人才,希望自己也可以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锻炼自己的特长。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时也要注重贫困学生德 、智 、体 、美的全面发展,将关注点放在他们内部“成长”的自我需求上。
结束语:
总而言之,激发贫困大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教师要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定期与其进行谈心,让其感受到教育环境的公平公正,这样学生才会接受教师对其的教育工作。其次,高校教师要深入发掘学生存在的身心问题,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对于贫困大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培育和激发,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才会产生好的引导效果,所以教师更应积极主动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和引导技能,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2018,(6):34-90.
[2]黄益萍曾接贤.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9,(2):91-94.
[3]卡巴尼斯,心理动力学疗法[J].徐明,2012,(67):45-90>
基金项目:2017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心理危机干预视域下网络热点事件对大学生公正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编号:2017SJBFDY221
作者简介:丰榆雅(1987.8) 女 汉族 籍贯:苏州张家港人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学历:心理学硕士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