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证据视角研究科学家故事的教学价值——以五位科学家故事的Story—Line教学研究为例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屠燕萍
[导读] 近年来,对科学史教学价值的研究受到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小学义务教学教科书里都加入了相关科学故事,并纳入了教学计划中。
        屠燕萍
        嵊州市城北小学
        【摘要】近年来,对科学史教学价值的研究受到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小学义务教学教科书里都加入了相关科学故事,并纳入了教学计划中。科学课表中指出,科学探究要以证据为基础,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为此,利用Story—Line教学模式,选用的教材为《探索科学的本质》,用科学故事作为线索,注重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突出假设与证据的两者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关键字】科学家故事  Story—Line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

        一、前言
        学习科学名人故事,从科学角度来说,科学需要严谨,细心,追求真理,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用怀疑的视角去看问题,科学家是怎么样发现真理,探究科学的方法,学生可以从科学名人故事上学到;从做人做事的角度来说,学生从科学家那里可以学习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品质;从课堂效率来看:科学家故事中,都渗透着结论要用证据来证明,让学生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从国内外文献中可以发现,有学者以科学家故事运用到科学探究的教学实践中,使科学探究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划、具体化,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科学要素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应用能力。
        从国内外文献中可以发现,有学者以科学家故事运用到科学探究的教学实践中,使科学探究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划、具体化,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科学要素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的应用能力。韩超用传统教和利用科学家故事进行科学探究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教学,实验得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意义化可以增强记忆和理解;科学家故事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科学家故事教学能普遍地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水平。所以笔者决定用科学故事作为线索,注重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突出假设与证据的两者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二、以学生喜爱的科学家为主题展开调查研究
        由于时间安排、调查方便等原因,选取的对象是五(1)、五(2)、五(3)、五(4)班这四个班,并非随机抽样所得,一方面原因是这四个班学生根据前几年科学期末成绩水平基本接近,另一方面是后期科学故事教学选取的也是这四个班级中的其中两个班,所以调查问卷也选取这四个班级的学生。
        从柱状看出,教材中出现的科学家对学生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对他们的喜爱程度和认知程度都普遍偏高,收集的资料也比较齐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力也更好,选取了学生喜爱程度高,具有科学探究故事情节的前十位科学家作为研究素材。
        三、以教材提供的模式为主线展开Story—Line教学
        研究对象同样为五(1)、五(2)、五(3)、五(4)四个班学生,一共180人,根据前两年的期末成绩,两个班的水平基本接近,其中五(1)、五(2)班为对照班,共90人,不实施科学家故事教学,五(3)、五(4)班作为实验班,共90人,运用科学家故事教学模式,在实施Story—Line教学前,给四个班的学生布置了一篇科技小论文。


        1.素材准备阶段
        对学生喜欢的科学家进行了调查问卷,选出了学生喜欢程度比较高的前十位科学家,但是学生查找的科学家故事资料有局限性,有些知识只是在歌颂科学家,所以教师需要整理出跟证据相关的故事进行教学。
        2.阅读前准备阶段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科技小论文中证据的概念和重要性。视频举例说明科学家故事中居里夫人是如何通过收集能证实自己预料所需要的证据的。接着教师把十个科学家故事的讲义发给学生,组织前后左右四位同学组成一组,并选出一名组长。最后告知学生阅读说明:用二十分钟自主阅读其中五位科学家故事(另外5个故事作为课后阅读材料,借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把科学家寻找证据(即验证求证的过程)的句子划出来。
        3.阅读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端正阅读态度,带着问题“故事中科学家寻找证据的句子有哪些”展开阅读,通过快速阅读找到科学家故事中含有证据的信息,并下划线,教师可以巡视,观察学生阅读过程中表情反应及手中笔的下划线标记情况。
        4.交流与分享阶段
        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引领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先笼统的让学生谈谈个人感受,比如,①读完这些故事,你有哪些感想?接下去教师可以按照具体问题,让学生谈想法,如,②每则故事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科学家检验求证的过程?全班同学讨论交流完无疑义后在教师设计的表格上打“√”,表示该故事中出现了检验求证的要素。最后教师对本环节进行总结,基本每个故事都有科学家检验求证的过程,所以结论必须要有证据作为依据,没有证据的结论是空口白话。
        5.总结阶段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增加科学素养。接着可以适当进行课堂引申,设计科技小论文写作切入点,引起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进行思考和提问。
        四、成果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关于证据意识提升的调查问卷,一共三道题目,总分50分,从下表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学生,实验班学生经过关于科学家故事的教学后,证据意识有了提升。
        两周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布置的科技小论文中,普遍实验班科技小论文里的证据意识更强,收集的材料和数据更加丰富,但是也有可能是普遍实验班的学生对撰写科技小论文更擅长,证据意识也更强,所以教师把实验前学生写好的小论文重新分发给学生,给学生修改,发现,对照班学生修改的痕迹比较少,而实验班的学生,很大部分学生在自己原先的小论文中加入了检验求证的步骤,有部分学生还加了实验和观察内容,学生不仅加了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还放了实验室的照片,图文并茂,让教师明显看到她真正在实践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更有说服力。学生科技小论文前后的变化,说明学生的证据意识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科学家故事教学给教师在教学研究上提供了新的方向,学会了利用多角度去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思维,利用新的课堂教学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对科学探究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不在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广度和深度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任萍.科技小论文: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J].教研探索,2016,8:28.
[2]哈伦.从科学探究视角研究科学家故事的教学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申秀英.科技小论文写作在环境教育中的运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3):140-144.
[4]周林成.科技小论文:小学作文的突破口[J].湖南教育,200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